作为进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怀远石榴,如今正在遭遇一场是否需要更名的热议。由于2013年的区划调整,原先属于怀远县涂山风景区的大片石榴园主产地划归蚌埠市禹会区,因此大部分怀远石榴原产地已不在怀远县了,有人提出“怀远石榴”该改名了。对此,很多人认为,石榴叫啥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吃。而当地也称,没必要改名。
怀远石榴皮薄、粒大,很受青睐。
现状 主产地划离怀远
眼下正是石榴收获季节,沿京台高速怀远西出口向西行至怀远县,马路两边的石榴摊点不计其数,这些摊点的招牌以及包装箱上均醒目地印着“怀远石榴”的字样。石榴摊主田德海告诉记者,怀远石榴声名远播,皮薄,粒大,酸中带甜。大家来这里买石榴,就是冲着“怀远石榴”这个金字招牌来的。
采访中,一名正在购买石榴的砀山市民武栓告诉记者,就是冲着“怀远石榴”这个名字来的,可到了蚌埠当地才知道,这里的怀远石榴涂山主产地已经不属于怀远地界了,“这还能叫怀远石榴吗?”
昨日上午,新安晚报记者从怀远县了解到,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怀远石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怀远县辖行政区域。怀远石榴的主产区在荆、涂二山山麓,阴坡最多,东西坡次之,阳坡最少。分属于涂山、荆山、平阿山、大洪山等地,全县共有1.5万亩种植面积,每年年产石榴6000万斤,其中涂山风景区约有9600亩种植面积。2013年5月20日,原怀远县涂山风景区整体划归蚌埠市禹会区。
说法 没必要更换名字
在各种水果里特别青睐石榴的蚌埠市市民刘守付认为,“怀远石榴”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它承载着人们对怀远石榴的认可和信任,更可以说是一种品牌、一种标志,更甚至是一种文化符号,没必要因区划调整而改名。
就“怀远石榴”商标权的使用,蚌埠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科王琪科长介绍,作为蚌埠市首例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例,“怀远石榴”是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按商标法律保护相关规定,在怀远境内生产的石榴均属使用和保护对象,这个保护范围指的是原产地,划入禹会区的产地也在保护范围内,因此没必要更名。当然,从外地流入冒充“怀远石榴”进行销售的,则构成商标侵权。
蚌埠市荆涂石榴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登波告诉记者,怀远石榴从唐代已有栽植,那时就已经被惯称为“怀远石榴”了。到了明朝时期的怀远郡为之命名,“怀远石榴”地域辽阔,除了现在的怀远县全境,还囊括了周边蚌埠、固镇、凤阳和淮南市局部地区。这些地区与怀远县经纬度相近,所以基本上石榴的品种质量是不会有差异的。虽然目前,怀远石榴大部分产地不在怀远县,但是其名称并不以怀远县所辖行政地域为准,仍可延伸归属为怀远石榴的范畴,对于社会上是否改名的说法,他认为似乎没有必要。
对于怀远石榴要不要更名,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大多数人都表示,叫啥不重要,重要的是石榴好吃。
发展 品牌效应是关键
姚登波告诉记者,目前,怀远石榴共有21个品种,分为青皮、粉皮、白皮三大类。与全国各石榴产区相比,怀远石榴品质名列全国各大石榴产区之首,皮薄、粒大、味甘甜,百粒重、可食率、含糖量和固化物含量高是其显著特点。如今,怀远石榴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区划调整后,怀远县境内可栽植石榴地区不到2万亩,面积规模小,不足以与国内其他石榴产区相媲美。
作为全国石榴园艺协会的理事,姚登波认为,“怀远石榴”这一品牌的发展必须要扩大园区面积,加快土地整合,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石榴旅游业,同时还要注重提升果品质量。
“我一直把自己当作是怀远石榴品牌的传承者,目前,在研究怀远石榴的新型独杆培土栽植方法,致力于石榴高端营销的同时,下一步我将努力开发研制无籽石榴。”姚登波信心满满地向记者介绍了怀远石榴的后期发展规划。
王晶晶 本报记者 李勇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据12月9日央视《新闻联播》单条及随后的《焦点访谈》报道 在安徽省启动的“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千名艺术家下基层采风活动中,共有1300多名艺术家走进田...
怀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