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见习记者 范孝东
近日,在淮南市潘集区贺疃镇文化广场上,一场小马灯传统剧目《穆桂英挂帅》让张庆芳欣赏不已。
“小马灯是贺疃当地优秀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深受百姓喜爱。这次能近距离接触小马灯,机会实在难得。”张庆芳是淮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这次是在协会的组织下来到贺疃,与众多民间文艺家开展基层采风活动。
贺疃镇北与蒙城县、怀远县相接,西与凤台县毗邻,素有“鸡鸣闻三县”之称。小马灯作为贺疃传统的本土文化,名声早已远超三县,蜚声国内。2014年大年初五,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特色民俗迎新春”栏目,就详细报道过贺疃小马灯。
舞台上,60多岁的演员倪奇中腾挪跳跃,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精气神十足。台下观众看到精彩处,报以热烈的掌声与喝彩。淮南市民间文艺家赵立新也被眼前热闹的场面所打动:“小马灯传承久远仍极具活力,其旺盛的生命力正是来自民间。我们当今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学习的就是这一点。 ”贺疃镇党委书记曹秀莉告诉记者,每到农闲和春节,当地百姓都会表演小马灯。为了方便群众表演,镇里成立了小马灯戏团,专门修建了文化广场,让各村的马灯高手齐聚表演。
最让民间文艺家们感兴趣的,是小马灯艺人的创作能力:他们在传统的曲艺基础上推陈出新,生动表现出新时期农村的新风貌。倪奇中唱上个世纪的大包干:“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粮食大增产,穿上了新衣服,吃上了大米饭。 ”他又唱到当下农村的新气象:“吃饭讲营养,穿衣讲式样,住的小楼房,汽车开进庄,家家能上网,户户奔小康。”
“对生活热爱,对劳动热情,老百姓才能唱出这样发自肺腑的歌声。群众与生活是文艺作品的源头活水,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张庆芳说。
新闻推荐
土地流转大户经常面临流转难、风险大等问题,怀远县积极探索现代农业耕种管理模式——农机合作社当好“田保姆”
■ 本报记者 丰静3月11日,在怀远县徐圩乡盛世兴农合作社,社长尚跃正组织农机手检修农机,次日就要开始为1.57万多亩小麦喷洒叶面肥。两年前,记者曾来过该合作社,其发展速度令人眼前一亮。记者看到,5...
怀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