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公安部就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加强火灾防范发布《通告》。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2014年12月2日的《通知》要求,为期一年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已在全省各地展开——
■ 本报记者 贾学蕊本报通讯员 倪梦然
专项治理成效初显
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空无一人,100多台缝纫机静静地归集在厂区一角,等待搬迁。这是记者1月8日在淮南市日力九源服装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幕。
“日力九源”属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去年全省挂牌督办整改的50个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之一。记者在该企业看到,车间、仓库堆满成衣布料,却未按规定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分区也超过规定标准。去年11月30日,企业按当地消防部门要求停产整顿。淮南市开发区消防大队大队长何中华介绍,目前,“日力九源”的重大火灾隐患已经消除,企业不久将整体搬迁到新建的标准化厂房,彻底告别存在火灾隐患的生产环境。
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淮南市各级消防部门共排查发现火灾隐患85处,督促整改78处,临时查封2家企业,责令“三停”8家,对1.8万余名员工进行了消防安全培训。
在怀远县工业园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温德福服装有限公司投资近百万元的消防安全整改工程已基本完成。消防人员复查时,企业消防通道通畅,厂区铺设了500多米长的消防专用水管,加装了消防栓、自动报警和喷水设施,生产车间开辟了逃生通道和逃生门。 “整改工程一直在我们的监督指导下进行,现在只有会客室的吊顶还没改用防火材料,很快就能改完。 ”怀远县消防大队大队长刘平忠告诉记者,该县2个工业园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隐患已全部排查完毕,正组织力量对散落在乡镇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摸底排查。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统一部署,安徽省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底,对全省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进行专项治理。凡同时容纳30人以上的纺织、制鞋、制衣、玩具加工、电子加工、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日用百货加工、家具木材加工、物流仓储等10类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经营储存场所和员工集体宿舍,均列入治理范围。
专项治理行动确定了消防行政许可、建筑材料防火性能、制冷设备和管道等10个排查重点。通过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摸底、落实政府部门督导检查、实施政府挂牌督办、加强媒体舆论监督等多项治理措施,以期达到“摸清底数、彻底整治、明确责任、长效管理”的目标。
火灾隐患不容忽视
1月7日,消防部门在某县一家纺织企业检查发现,企业员工宿舍建筑材料竟是易燃的泡沫彩钢,且钢板紧贴着空调、电视、电磁炉等电器的电线,火灾隐患较大。消防执法人员当即责令该企业进行整改。
记者了解到,这种泡沫“夹心”的彩钢板不仅易燃,发生火灾时消防水枪打出的水柱也难以穿透钢板和泡沫,给救援造成阻碍,安徽省消防部门曾对此展开过专项整治行动。
数字显示,安徽省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8个劳动密集度指数较高的行业,共有企业2.18万家,从业人员71.63万人,分别占制造业总量的29.6%和26.7%。其中不少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着主体责任不落实、消防设施缺乏、消防安全教育跟不上等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事故多发,安徽省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教训深刻。 2005年8月,马鞍山蒙牛乳业冷库发生火灾,造成3名消防战士牺牲。去年,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蒙城县科新鞋业有限公司、歙县奥龙集团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相继发生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分别为936万元、900万元和430万元。
省消防总队总队长邹晓宁分析认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事故多发,暴露出企业漠视消防安全的现实问题。不少企业舍不得资金投入,作业环境、生产加工根本不考虑消防安全,甚至不顾员工安危,违章作业、带险生产;有的企业厂房、库房、员工宿舍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为芯材的彩钢板搭建,违规使用易燃材料装修或用作隔热保温层;易燃可燃材料随意存放、安全出口锁闭、疏散通道堵塞等问题突出,一旦发生火灾,蔓延迅速且释放大量有毒烟气,员工很难逃生自救。
安徽省各地早年建设的一些产业园、工业区,建设时就没有同步进行消防规划,没有基本的消防水源、消防设施,没有基本的火灾扑救力量和消防器材装备,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此外,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散落在乡镇、城乡接合部,专业监管力量难以覆盖,基层政府的安全监管责任又落不到实处,容易出现监管“盲区”。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是员工及家人的共同心愿。邹晓宁表示,要通过为期一年的专项治理,明确消防安全监管责任部门,厘清监管责任,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加强火灾防控。
为取得实效,省政府成立了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明确各县(市、区)政府是第一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要求各级安全监管、公安消防、住建、国土、工商、经信、商务、质监、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相互配合、协调行动;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六个一律”,用足用好关停、查封、拘留等执法手段,集中关停一批违规企业、集中拆除一批危及消防安全的违法建筑。
“高峰时期,我们仅合肥分厂就有六七千名员工同时作业。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需要企业时刻绷紧安全神经,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安徽洽洽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巢骏说。2013年12月,“洽洽”一名员工使用劣质电取暖器自燃引发火灾,造成直接财产损失574万元。所幸企业曾多次开展消防演练,火灾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数百名员工快速有序逃生自救,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如今,“洽洽”高层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安全生产与经营并重,当二者发生冲突时,生产经营活动为安全让路。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对安全问题可“一票否决”。去年,该企业先后组织3次消防安全自查、5次应急逃生疏散演练,并逐步对不符合消防安全标准的老旧厂房加以改造。今年,企业预算安全生产投入同比增加一倍,达400多万元,其中200多万元专项用于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管理细节也在不断完善。一个简单的电焊作业,过去焊工捞起工具就能做,现在则要事先申报清场、事中全程监控、事后安排专人检查,防止溅落的焊渣引燃其他物品。 ”企业安全经理黄海介绍。
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地消防部门不断改进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培训的方式,从过去仅培训个别“明白人”拓展为全员培训,提升员工的“四个能力”,让广大员工掌握检查排除轻微火情,掌握逃生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技能。
1月7日,东至县消防大队对辖区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刘程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斯实)1月21日,副省长梁卫国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赴蚌埠市怀远县调研农业生产工作。他要求,抢抓农时,切实做好在地作物田管、水利兴修、造林整地等工作,为全年农业农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怀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