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身在异乡,但陈道云一直很关注家乡怀远县唐集镇的发展。五年前,他曾与唐集镇政府达成协议,计划在家乡投资办学。然而五年过去了,学校不仅没办成,事先汇给镇政府的200万元投资款也迟迟没能要回来。这200万到底去了哪里?唐集镇政府为何迟迟没有返还投资款?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事业有成后 镇政府邀他回乡办学
陈道云今年49岁,老家在怀远县唐集镇。虽然早年家庭贫困,但他积极上进,在郑州医学院读完大学时留校任教。十多年前,他又创办了一家医药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虽然常年生活在异乡,但每逢春节,他都回到家乡看看。2009年,当看到村里的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后,事业有成的他投资了100多万元,在村里建了一栋5层楼的幼儿园。
这所幼儿园也引起了县、镇两级有关领导的关注。“2010年11月份的时候,镇政府知道我在外面混得还不错,主动到郑州来找我,邀请我在镇上投资办学。”陈道云介绍,“虽然我之前建的幼儿园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我比较热心公益,很快就同意了。”
当年,陈道云与唐集镇政府签了《建校投资意向书》和《教育建设工程土地征用补偿协议》,陈道云向镇政府交纳200万元征地补偿款,镇政府承诺完善各种土地建设使用审批手续,并在两个月内无条件将征用土地交付给陈道云。
学校没办成
法院判决镇政府还钱
在家乡政府的邀请下,陈道云很高兴自己能为家乡多做贡献。可在两个月后,当他从郑州返回老家,准备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时,却被告知用地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许可。
“镇里当时说,让我再等等,他们来想办法,尽快把手续都办齐了。”但让陈道云没想到的是,他等了两年多,都没能动工。“一直到2013年的时候,我看到镇政府收到的一份《整改通知书》,才知道学校肯定是办不成了。”
既然学校办不成了,陈道云便索要之前交纳的200万元投资款。“为了要回这笔钱,我自己都记不得回来多少趟了,但就是要不回来。”陈道云说,因为影响到自己的正常工作,他不得不辞去郑州医学院的教师职务。
去年11月,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唐集镇政府返还200万元投资款及相关损失。今年5月,法院经审理判决,解除双方此前签订的协议,唐集镇政府在十日内支付、返还陈道云200万元本金、利息以及3万元交通损失赔偿金。
迟迟没还钱
镇政府说正在想办法
距离法院判决又过去了半年多,可唐集镇政府依然没有履行判决。那么这200万投资款到底去了哪里?为何镇政府迟迟没有返还这笔钱?
昨天下午,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联系到唐集镇党委书记张店根。张店根介绍,当年镇政府在收到陈道云的200万元征地补偿款后,根据相关补偿规定,将钱款补偿给村民。
“后来土地征收没有得到审批,学校也办不成了,我们向农户索要补偿款,但农户都不愿意返还。”张店根说,为了要回这笔补偿款,镇政府也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也判决农户返还这笔钱,我们目前正在积极想办法,也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已经冻结了部分农户共60多万钱款。”
“早知道学校办不成,要钱又这么难,我就不会投资办学了!”陈道云说,因为唐集镇政府当初操之过急才导致出现现在的情况。对此,唐集镇原党委书记宋长志解释说,当初确实因为客观原因,加上人事调整没能办好审批手续,“现在的唐集镇党委、政府正在积极解决,肯定能还上这笔钱。”
本报记者 胡广
新闻推荐
本报讯 缺失父母的陪伴,一对苦命的兄妹只能靠着爷爷抚养,而为安全起见,爷爷在外出时不得不将他们锁在狗笼里,任他们与狗争食。这几天,这对兄妹的境遇牵动着全国无...
怀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