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蚌埠 今日五河 今日固镇 今日怀远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今日怀远 > 正文

积累社会正能量 放大“好人之城”影响力 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公布2019年第二季度“蚌埠好人”榜

来源:蚌埠日报 2019-07-16 08:29   https://www.yybnet.net/

黄曼萱蒲传勇葛学田周子翔汪震张敬前甘保顺吴正勤王刘琴吴修利编者按:近年来,蚌埠市以“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蚌埠”主题实践活动为统领,评好人、学好人、帮好人、做好人,公民道德建设硕果累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先进个人。

近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公布2019年第二季度“蚌埠好人”榜。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这些平民英雄于危难时刻勇出手,凡人善举更显可敬。本报将他们的突出事迹摘要刊登,积累社会正能量,放大“好人之城”影响力,让“好人”的善良和爱心给这座城市带来温暖。

黄曼萱

人物简介:女,1934年出生,生前为蚌埠医学院一附院退休护士长。

事迹简介:2019年3月19日,85岁的黄曼萱老人平静安详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子女根据她的遗嘱,捐献出她的遗体和眼角膜、视网膜。

退休前,黄曼萱老人是蚌医一附院的护士长,在蚌埠生活了六十多年。从事医疗工作几十年,老人深知遗体捐献对于医学研究的重要性。“母亲经常说医学院的学生如果能有更多的标本练习,就能把医术练得更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黄曼萱老人的二儿子郭建平说,母亲很早就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退休后这种意愿更为强烈。

对于捐献遗体,做子女的往往比捐献者顾虑多。听说母亲要捐献遗体,郭建平兄妹三人一时难以接受,担心别人说他们不给母亲办理后事,但母亲意志坚定,态度执着,最后他们还是帮老人联系红十字会,办理捐献手续。2007年7月1日,老人在子女的见证下,签订了志愿捐献遗体申请,在“申请人签名”处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1952年,黄曼萱从上海高级护士学校毕业,分配到上海第八人民医院工作。当时,治淮委员会成立医院,需要大批医护人员支持,得知这一消息,黄曼萱毅然离开繁华的大都市,从上海来到蚌埠,这一来便是六十多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黄曼萱在家中万般艰难的情况下,又响应号召到农村工作,支援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2019年3月19日8时10分,在儿女的不舍呼唤中,黄曼萱老人离开了这个世界。按照黄曼萱老人的遗愿,她的遗体将用作医学研究,眼角膜将移植给需要的人。告别沉睡的身躯,纪念不朽的灵魂。黄曼萱老人走了,她的眼角膜让多位病人重见光明,她的遗体成为莘莘学子学医之路上的“无语良师”,她的善举为更多的患者点燃希望,也让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

蒲传勇

人物简介:男,197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市交警六大队副大队长(挂职)。

事迹简介:从军营走到警营,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在公安系统工作二十余年里,蒲传勇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四次被市直机关工委、市公安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2002年被评为“蚌埠市人民满意公安民警”,2014年被市公安局评选命名为“严格公正执法之星”,2015年度在全省公安机关“4+1”岗位争先活动中评选为“优秀人民警察”。

2018年9月18日19时许,蒲传勇在四中门口不远处的非机动车道上发现一辆车头严重损毁变形的小型轿车。凭着职业敏感,蒲传勇大声要求驾驶人停车,刚拉开副驾驶门,一股浓烈酒味就扑面而来。驾驶员精神恍惚,强行向前开车。车前四五米处的人行横道上,有大量接送学生放学的家长,如若不赶紧制止车辆,极易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蒲传勇奋力冲进驾驶室,夺过方向盘,立刻制动,拔掉钥匙,拉紧手刹,一连串动作之后,车辆稳稳定在那里。

为防止驾驶员逃离现场,蒲传勇用身体堵住了驾驶人座位的车门,随即拨打报警电话。等待处理事故的民警到来期间,嫌疑人对蒲传勇说,只要放他走人,他给一万元。蒲传勇没有理会。后经对驾驶人张某某抽血检测,酒精含量为369mg/100ml,系醉酒驾驶机动车,张某某也是迄今为止蚌埠市查获的醉酒驾驶中酒精含量值最高的驾驶员。

多年来,蒲传勇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违法处理工作是热点岗位,工作中他经常遇到一些违法驾驶员提着烟酒等礼品找他说情,但都被他婉言谢绝。凡经他手处理的事,不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陌生人还是熟人,都一视同仁秉公处理。规范是执法办案的生命线,蒲传勇总结出“三询问、两核对”办案标准,现场处罚,他坚持严格、公正、文明。两年来,他查处无证驾驶700余起,处罚1800余笔,没有出现执法错误和群众投诉;办理的刑事案件120余起,行政案件80余起,无一起退办。

葛学田

人物简介:男,1969年12月出生,蚌埠市禹会区长青乡石巷村村民,蚌埠供电公司保安。

事迹简介:2019年3月28日17:00左右,淮河蚌埠闸南侧桥面上,一名小伙从桥上掉落水中,危急时刻葛学田挺身而出,全然不顾淮河水急水深,跳进河水将小伙拖上岸进行抢救。由于抢救及时,小伙子脱离生命危险。

葛学田说,事发时,自己正在桥下钓鱼,突然发现桥上站着一个人,一只腿还迈过护栏。“我就喊,小伙子,你干什么的。”话音刚落,小伙子就一头扎了下来。葛学田一边呼救,一边脱衣服向岸边跑去,跳入水中救人。此时,小伙子已经昏迷漂在水上,他于是拉住对方的衣领,确保面部不被水淹,一点点拖到岸边。将小伙子救上案后,葛学田便开始实施抢救,不一会小伙子就醒了过来。葛学田让旁边的人赶快报警和打120,随后小伙子意识渐渐恢复,说自己20岁来自亳州,因为想轻生才跳桥的。随后,小伙子被急救车送往医院,经过治疗脱离生命危险,并联系到家人。

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葛学田表示,当时现场只有自己,作为一名保安,职责就是保护大家的安全,加上自己的水性还不错,所以义不容辞,如果不救自己会内疚一辈子。

周子翔

人物简介:男,198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蚌山区黄庄街道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现任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医生。

事迹简介:2019年3月18日,周子翔乘坐吉林开往上海的K515次列车,陪同母亲到上海复查身体,广播突然传来“2号车厢有乘客突然晕倒,急需医生”的求助信息。医务工作者的本能让周子翔不假思索地站起来,从15号车厢一路小跑赶到2号车厢,在向乘务员表明身份之后,开始查看晕倒乘客的情况。

此时,一名40岁左右的女性乘客平躺在列车下铺,据周围乘客描述,当时这名女性突然昏迷不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情况十分危急。周子翔让乘务员疏散周边乘客,保持相对流通的空气,随后对这名女乘客进行生命体征检测。火车上急救工具有限,周子翔凭借着多年医务工作者的临床经验,沉稳应对,在进行了简单救治之后,女乘客生命体征暂时平稳。但由于乘客病史不详,病情又瞬息万变,周子翔建议列车长在列车停靠下一站时,由当地救护车将患者送入医院进一步诊治。此后,他一直陪伴在乘客身边,每隔10分钟对乘客的生命体征进行测量,不停尝试唤醒该乘客。约半个小时后,乘客逐渐苏醒,周子翔嘱咐她平卧休息,直到协助乘务员将乘客送到救护车上,才返回到焦急等待的母亲身边。

“在鲜活的生命面前,任何人都不会坐视不理,更何况我是一名急诊科医生,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周子翔说,只要患者有需要,他便会义无反顾的去帮助救治,不怕被人说“多管闲事”,也不怕所谓的“惹麻烦”。

汪震

人物简介:男,1977年10月出生,龙子湖区桑德环卫驾驶员。

事迹简介:2019年3月26日上午,一辆中型货车在胜利路上行驶时突发火情,正在该路段进行洒水降尘作业的龙子湖区桑德环卫洒水车驾驶员汪震,立即用手动高压冲水龙头对货车货厢进行冲水灭火,火情因此及时被扑灭。

3月26日上午10:28,胜利东路上发生惊险一幕,一辆中型货车在胜利路上由西向东行驶至华海3C广场附近时,货厢内装载的纸箱突然烧了起来,借着风势,火苗越来越大,货车司机瞬间不知所措。

在这危急时刻,经过此处进行洒水作业的驾驶员汪震跳出驾驶室,跑到车后水箱下,拿起高压水枪后炮冲着旁边的货车后车厢进行喷水灭火。由于货车内装载的是厚纸板,燃烧火势凶猛,货车司机使用车载灭火器无济于事,高压水枪只能喷水到一边。货车驾驶员用工具将纸板挑开,让喷水迅速抵达起火点,在两人的配合下,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努力,大火才全部被扑灭,而此时的汪震已是全身湿透。

现年42岁的汪震是2016年桑德进驻龙子湖区项目时的第一批驾驶员,从事洒水车驾驶员这一工作的两年多来,他始终兢兢业业,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他救火的一幕被路人拍下发到网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点赞,公司也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向他学习。

面对赞誉,汪震笑着说:“公司每季度都会组织消防演练和突发事件培训,自己也有这方面的经验,当时只想着赶快救火,以免造成过往车辆和行人遭遇火灾,这是我应该做的!”

张敬前

人物简介:男,1939年12月出生,淮上区小蚌埠镇桂花园社区居民,农民。

事迹简介:“看到路人摔倒,扶不扶?”这一问曾引发全社会关注,很多人对此纠结犹豫。然而,张敬前这位八旬老人却毅然扶起摔倒者,并将她送到医院救治。

2018年6月的一天,家住龙子湖区的陈华荣老太太像往常一样乘车到津浦大塘去锻炼身体,在途经附近一家银行时意外摔倒。张敬前老人恰好路过此处,见此情景,他没有任何犹豫,果断上前扶起老太太,并送她到医院检查。到医院后,张敬前一直陪着陈老太做各项检查,因为陈老太不能走路,张敬前就背着她上下楼。在等待子女到来期间,张敬前一直安慰老人。老人子女到医院后,张敬前向他们说明了情况才离开,到家时已经下午1点多,他没有将救人的事情告诉家人,仍然和往常一样收拾收拾准备去庄稼地。

“我儿子留他吃饭并拿出钱要感谢他,他都拒绝了,急忙忙就走了。刚到医院时,我摔得说不出话来,真是太感谢他了,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陈老太感动地说。经过治疗后陈老太逐渐康复,她和子女对这位好心人感激不已,想登门拜谢,却因为匆忙没有留下对方电话号码。为了找到这位恩人,陈老太四处打听,半年过去了,在经过医院、媒体的多方努力下,终于找到了张敬前。

当陈老太拿着锦旗出现时张敬前面前时,老人的家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无法想象一位80岁的老人,能背着一位受伤的老太太在医院楼上楼下奔波。家人在担心张敬前老人身子骨的同时,也为他的举动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对于自己来说只是一件小事情,对于他人来说可能就是关乎生命的大事。”当记者在采访老人时,张敬前说,虽然自己虽年事已高,但如果再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仍然会伸出援手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甘保顺

人物简介:男,1976年5月25日出生,淮上区曹老集镇人,现为甘泉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事迹简介:甘保顺坚守初心,努力把养蜂事业发展壮大,带动许多困难家庭走上养蜂路。同时,他不忘求学时老乡们给予温暖,致富后给村里修路、建立蜜蜂养殖扶贫项目,热心公益事业。

上世纪七十年代,曹老集区陈郢乡李甘大队第八生产队有36箱种蜂,分给了当时仅有的3名养蜂员,其中之一就是甘保顺的父亲甘怀堂。高中毕业后,甘保顺在安徽科技学院养蜂专业研习了一年,成为了父亲一样的养蜂人。

一辆摩托,几箱蜂蜜,甘保顺开始了他销售蜂蜜的道路。2001年,他开办甘泉农产品商行,注册“蜜露甘泉”自主品牌;2010年9月成立安徽省甘泉养蜂专业合作社。到2015年,甘泉合作社在蚌埠及周边地区发展120多家养蜂专业户,外地300多家流动养蜂专业户,为每一个养蜂专业户一年增收五千元人民币,这几年为广大蜂农节省及创收上百万元。

甘保顺到安徽科技学院养蜂专业研习时,村民们提着牛奶鸡蛋,拉着他手深情的说:“好孩子,我们村里可算出了一位高材生啊,你一定要好好念书,你需要啥就跟我们说。”乡亲们当年给予的温暖萦绕在他的心头,甘泉养蜂专业合作社常年实行九十岁以上老人每月免费赠送一斤蜂蜜,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打八折,并将每月6号定为健康日,每个门店送10瓶蜂蜜给70岁以上老人。每年中秋、重阳节、春节,为当地居委会免费提供蜂蜜赠送孤寡老人,还在门市部聘请中医专家坐堂义诊,受到了广大患者的称赞。

2012年回乡探亲期间,甘保顺发现北淝河堤坝已经坑洼不平,于是自掏腰包修整金山湖村北淝河堤顶道路。近年来,合作社根据自身行业的优势以及贫困户特点,制订了安徽省甘泉养蜂蜜蜂养殖扶贫项目,帮助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同时,主动承担起怀远县褚集镇洄东村的6户贫困户的帮扶工作,每年都为其送上蜂蜜、米、油等生活必需品,为贫困家庭免费提供种蜂和养殖技术。

蜜蜂带走的是芬芳花粉,带来的是如饴的甜蜜。甘保顺用他勤劳的双手,顺着父辈的脚印,在养蜂路上坚守初心、帮助他人,努力在新时代绘制出更加多姿多彩的人生。

吴正勤

人物简介:男,1975年3月出生,淮上区曹老集镇清河村人。

事迹简介:因家庭生活条件艰苦,吴正勤初中辍学,学习厨师技术。如今已是蚌埠市名厨协会会长、中国青年名厨、中国一级技师的吴正勤,不忘初心,默默做着公益事业,带领名厨协会累计举办一百多场爱心公益活动,以及美食技能培训会和菜品交流会。

吴正勤出生于淮上区曹老集镇清河村,年少时由于家中兄弟姊妹多,生活条件艰苦,成绩优异的他初中辍学,离开家和亲人,外出社会里谋生,走上了学习厨艺的道路。举目无亲的他花20元钱从事务所找到了一份在饭店涮碗、择菜、端盘子打杂的工作,从此与烹饪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他任劳任怨,自强不息,勤学苦练,20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铸就了名厨成长的励志之路。从打杂工到学徒再到著名徽菜大师,没有人知道鲜花和掌声的背后他曾吃过多少苦、付出过多少汗水和努力。

和同行一起前往福利院看望儿童,带上美味可口的牛排、水果、牛奶、面艺等礼品,教孩子们学习捏面塑的方法;前往李楼乡参加安惠生态园举行的大型植树活动,现场两百多人参与了活动,植树总量高达7000株;参加由龙子湖区主办的城乡妇女实用技能培训——中式面点制作,提高城乡妇女就业技能;参加“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现场烹饪食材,制作精美菜肴,并准备了寿桃蛋糕,为老人们集体过生日……这些年,事业有成的吴正勤不忘初衷,经常组织参加公益活动,并致力于推广蚌埠饮食文化,身为蚌埠市名厨协会会长,他一直潜心钻研厨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做厨师是我的职业,做公益是我人生的喜好和乐趣,一个小小的爱心接力可能会改变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孩子的一生的命运。”多少年来,吴正勤一直没有忘记父亲的教导:做一个好人、一个对他人有帮助对社会有用的人,用微小的行动成就善举助力公益事业。

王刘琴

人物简介:女,1973年5月生,本科学历,高新区兴中路山南新村刘王刘琴内科诊所的医师。

事迹简介: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二十多年,王刘琴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热心为小区患者服务,热忱为患者排忧解难,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赞誉。

二十多年来,对于走进诊所的每一位患者,王刘琴始终坚持“急病人所急,忧患者所忧”的行医准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2001年4月,一位在小区租房的打工者到诊所看病,刚进诊所,就直接躺到病床上说自己发烧,浑身疼痛,四肢无力。他的妻子忧心如焚地说:“我们现在没有钱,他已病了几天了,今天实在是撑不住了,你行行好给他治治吧,我们有钱了一定会给你的”。“先治病要紧,这病一刻也不能延误下去,不然会有大问题。”王刘琴立刻为患者诊治,几个小时后病人的体温终于降了下来,十多天后病人痊愈。这对夫妻感激不尽,逢人就夸王刘琴,但由于经济困难,医药费陆陆续续近半年才付齐,其间王刘琴一直安慰夫妻俩:“不急,等你们经济好转了,再给也不迟”。

小区里有许多身患慢性病的老弱病人,为了方便病人,王刘琴总是送医上门,她自己身患较严重的关节炎,上楼梯十分困难,可不少卧病在床的老人需要治疗,病人的家人到诊所喊一声,她总是什么话也不说,带着医疗箱就去了。小区内每一栋楼,哪一家有卧床老人,她都一清二楚,那让她望而生畏的一个个单元楼梯,也不知上下了多少回。二十多年来,共出诊几千人次,却从未收取病人一分出诊费。

二十多年来,王刘琴把诊所当成与疾病时刻不停战斗的岗位,无论哪里有病人,她都随叫随到。有时刚端起饭碗,就有病人来找,她囫囵吃上几口就工作;有时寒冬腊月才睡下,病人的一个电话就会马上起床到诊所或是病人家中去。亲戚朋友们都劝她:“你就关门几天,出去玩玩。”她说:“这个诊所离不开我,不能让病人来了,诊所没医生。我天天在诊所工作,穿一件白大褂就行了。”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王刘琴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己所能为病人服务,当好小区里的白衣守护人。

吴修利

人物简介:男,1981年4月,安徽省蚌埠市人,驾驶员。

事迹简介:虽身为一名普通的驾驶员,但吴修利近十年如一日热心公益。遇上家境贫寒上不起大学的孩子,他主动拿出4万元积蓄,资助孩子上大学长达4年之久。

2019年3月18日,吴修利再一次带着孩子,和蚌埠市微能量爱心公益协会一起参与了“做好事,做实事,奉献微能量,汇聚正能量”的爱心公益活动。这一次他们来到了市福利院,为孩子们带来了图书和玩具,这已经不知道是他第几次参与公益活动了。几乎每个周末,他都会带着孩子去景点捡白色垃圾、栽花种草、上街维护交通。

小区5号楼的李大爷得了脑中风,造成半身不遂,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吴修利主动照顾老人日常起居的工作,每天上班前他都会将老年推出来晒晒太阳,让家人陪老人说说话,三餐和自己家人一起吃,在他们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精神状态一天好过一天。

不仅如此,吴修利还资助了凤阳县的一名大学生。这名大学生家境贫寒,面对高额的学费,爷爷奶奶愁得几宿没有睡觉,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吴修利主动找到孩子的爷爷奶奶,拿出4万元积蓄资助孩子。孩子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地哭了,老人颤抖着双手说:“孩子,学成之后一定不要忘了报答恩情。”吴修利却说“我小时候家里苦,没上过大学,现在用这种方式来弥补遗憾,也算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不管是邻里间需要帮助,还是腿脚不方便的人员免费接送,只要能做到的,吴修利都会尽力帮助他人。在他的带领下,两个孩子也积极在学校和生活中多做好事。“做事之前,我没有考虑太多,但做了之后,我觉得值!我是举手之劳,但对于别人来说也许有很大的用处。”面对大家的赞誉,吴修利这样说。

本报记者吴媛媛整理

怀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怀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积累社会正能量 放大“好人之城”影响力 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公布2019年第二季度“蚌埠好人”榜)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