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沛
今年十一长假,市民吴女士接到了一张请帖,内容让她很诧异。“我同事邀请我参加她孩子10岁的生日宴。”吴女士再三考虑,最终还是去了。结果,大草坪、专业主持、歌舞表演……生日宴的“阵势”让她原本准备的200元红包,硬生生给加到了500元。这简直就是小型婚礼啊!还没孩子的吴女士不禁感慨道,现在的孩子生日宴都奢华到这种地步了?这会不会给孩子之间造成攀比?
淮河晨刊记者走访了解到,吴女士参加的类似孩子生日宴已经不是一件稀奇事。在蚌埠市,部分孩子的生日宴会确实都快赶上婚礼了,不仅吃大餐、送礼物,还比拼创意策划活动。同时,孩子们对于生日聚会的攀比也升级了。
生日宴盛行 送什么礼物变成了苦恼
“妈妈,过两天轩轩要过生日,他邀请了我。”8岁的晓晓有些委屈地说,“其他小朋友都有礼物送,我还没有想好送他什么。”
近日,晓晓向赵女士倾诉了她的小苦恼,这也不禁让赵女士苦恼了起来。孩子几句无心的话,让赵女士慎重起来,“没想到孩子会为送什么生日礼物而苦恼。以前觉得小朋友们一起过生日能让他们学会分享快乐。但是现在看来,过生日渐渐变了味。”
赵女士说,去年晓晓过生日,她邀请了几个好朋友一起聚会。女儿收到的礼物有:巧克力、精美铅笔盒、书包、娃娃等。“我特别留意了有些礼物,其中有的价格不菲。我就问了女儿这几个孩子叫什么,下次她们过生日的时候,再买个价值相等的礼物还回去。”但这样一来,赵女士也觉得不对劲,这生日过的已经不单纯了。
家住珍珠小区的林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今年12岁。儿子参加过一次好朋友的生日会,那时候提前两个星期就在苦恼着送什么好?不能千篇一律,又要有新意,最后她和儿子商量许久,最终决定送一整套《十万个为什么》。
过生日不仅费用越来越高,同学之间互赠的礼物也越来越贵重。“花钱买礼物是一方面,最让人苦恼的是孩子和家长都要为送什么礼物而发愁。我不赞成这种做法,真担心这种攀比之风会害了孩子。”这让家长林女士不禁担心,不仅是孩子,家长感觉压力也大。作为家长,她真心不希望孩子从小就有攀比心理。
小寿星要“面子”“甜蜜的负担”让家长烦恼
市民陈先生的儿子生日在11月。可最近,他却提前犯了愁。
“孩子过生日,家里总要庆祝一下。以前,都是一家人聚在一起,有孩子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在饭店里吃一顿,家长送点礼物就把生日过了。”陈先生说,可今年却不同,儿子见班级同学过10岁生日都办了生日宴。孩子最近和陈先生说,他也要办一次。还列了名单,上面的同学都要邀请来一起过生日。
陈先生看到名单上,列了大概有十几位小朋友,还标注了生日蛋糕的尺寸、风格。陈先生算了算,作为父母要给儿子买一份像样的礼物,生日宴要选择一家好点的饭店,加上儿子“钦点”生日蛋糕和准备给其他小朋友的饮料、零食等,所有费用加在一起至少要3000元。
而这笔账算给儿子听后,儿子的反映是,“才这么点!有的同学的生日宴都花了上万元!”陈先生也很无奈,他周围朋友孩子的生日宴他也参加过,除了宴请孩子的好朋友外,家长的亲朋好友也在邀请之列。眼看,儿子的生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他肩膀上这个“甜蜜的负担”,他无论如何得担起来。
儿子的要求,陈先生觉得虽然勉为其难,但是也不得不给予支持,因为孩子平时也参加了其他同学的生日宴会,孩子过生日回请别人,也是礼尚往来。
“花团锦簇的宴会厅里,音乐的烘托下,大屏幕里滚动播放着孩子的成长轨迹,见证孩子生日温馨美好的时刻。切蛋糕、倒香槟、表演等,有时小寿星还会上台为来宾表演节目。”家长孙女士向记者描述了她曾经参加的生日宴场景,不仅现场震撼,同学们之间互相送的礼物也很让她吃惊,大概每个礼物不低于两百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八成以上的家长表示,生日宴会办得隆重其实是迫不得已,因为孩子会把他参加的其他同学的生日宴会做范例,要求家长提供同样的待遇。也有家长表示,不办生日宴会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如果其他家长办了,自己会考虑“从众”,免得孩子孤立。
家长和老师还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采访中,记者听到家长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一些父母认为,孩子的东西再贵也要买,给孩子的就应该是最好的。就拿生日宴来说,孩子要办,就尽可能办好。
“不要把生日庆祝变成炫耀家庭财富的机会,更不要在过度消费中给孩子留下不良的印象。”蚌埠市某小学教师杨老师表示,在她的学生中,也有办生日宴的。对此,她希望在生日庆祝这件事中,家长应当淡化高消费,拒绝奢华,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杨老师说,大多数时候,学生对于老师的话,是能够听进去的。在学校,她常常说反对豪华生日宴会的话题,多表扬学生在生日时感恩父母,比如为父母做家务等,通过弘扬正能量的方式,就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总之,应该让孩子的生日宴会回归平常,不能让它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心悦认为,孩子希望通过生日会分享自己的快乐,增进与朋友之间的感情,这都是正当的需求,但老师和家长确实有必要把握好方向,不能顺应甚至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特别是,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丢脸”,即使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仍想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如此做法给孩子带来很多弊端:使之养成错误的价值观,随着年龄的增长,攀比心理会更加严重,无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婷婷)“这么多专家平时可见不着,还为我们免去了挂号费,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10月14日上午,“走遍中国前列县(腺)”大型公益活动蚌埠站启动仪式在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举行。来自上海...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