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城大地,人文荟萃;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城市是有风度的,秩序就是城市的风范;秩序是要维护的,遵行就是秩序的方圆……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蚌埠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推动了交通文明“大变革”,市民逐渐养成了文明交通的良好习惯。
走在大街小巷,少了横冲直撞的机动车,多了在斑马线前轻踩刹车让行人先行的车主;少了横穿马路的行人,多了一份红灯前的等待;少了乱停乱放的车辆,多了整齐有序的停放……
如今的蚌埠,文明之花在你我之间绽放,无论是晨曦初露,还是华灯初上,漫步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不经意间,你就能与文明不期而遇。
小小路口 文明出行渐成习惯
生活需要秩序,秩序就是文明。
行人乱跑、乱穿行等不文明出行现象,不仅增加了交通事故隐患,而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畅通,影响了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文明过马路,蚌埠找到了答案。
为改变路口的通行秩序,今年5月,市交警支队发布了《关于从严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通告》,集中力量对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进行管理,对重点路段和重点违法行为进行管控,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和不文明驾驶行为。
今年7月,蚌埠交警通过在路口安装闯红灯抓拍系统,实时曝光行人违法行为,使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违法成本大大增加。
城市的每个路口都在悄然变化。
走在延安路、中荣街、朝阳路等路段,附近学校多,沿街商铺多,因而,这些道路的交叉路口处一直保持着较大的车流量、人流量。交叉路口的四个方位设置有文明创建的标语时刻警醒着过往的市民,使文明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在延安路与胜利路交叉口,机动车井然有序地按红绿灯通行,电动车较规范地停留在等候区域等待交通信号灯的指示。在信号灯显示红灯时,部分车主脸上出现了焦急的表情,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谨记文明出行的理念,耐心等待着绿灯的转变。
市民罗先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老蚌埠”,他对蚌埠这几年来交通变化深有感触,“交通确实变好很多了,文明出行的习惯也在渐渐养成,我们要从孩子抓起,让孩子从小就有文明交通的认识和习惯。”罗先生说,如今,在路口过马路的人,很少能看到横冲直撞、不管不顾的闯红灯的了。
不仅是行人,很多骑车的人也开始注意文明出行。
今年61岁的杨敏老人是一名热心的文明交通志愿者。自从倡导文明出行以来,她明显感觉到蚌埠人出行越来越文明了。“除了行人,最明显的转变就是骑电动车的。”杨敏说,以前很多骑电动车的市民,在过路口的时候基本都是见缝插针,随意拐弯和乱过马路。即使上下班高峰期,路口有交警指挥也不管。而现在,基本都会看红绿灯,听从指挥行路。“只要红灯一亮,我的小旗一挥,基本上电动车都很听话地停下来。”杨敏开心地说,这让她很有成就感,“大家越来越‘听话\’,文明素质提升明显。”
文明出行就是倡导市民在日常出行时遵守交通规则,以文明素质要求自己,从而让蚌埠的交通秩序变得更有序。
交警部门更是加强了对行人、非机动车违法集中的复杂点段,实行全面严管重罚。在主要路口设点开展重点违法整治,强化打击合力,严厉查处现场违法行为,重点查处非机动车、行人违反交通信号通行,非机动车骑车载人、未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民警刘卫东道出了他的感受:“近年来,蚌埠加大了文明交通的创建力度,纵身跃栏杆的身影不见了,市民的素质提高了,文明交通的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斑马线前 让出最美风景
斑马线,是文明线、爱心线、安全线,是塑造城市文明的基础性工作。
今年3月,交警部门将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作为重要整治内容。为了震慑交通违法者,交警部门通过在部分路段安装抓拍系统,实时曝光不礼让行人的机动车信息。为了进一步宣传文明礼让,市交警部门也随机开展了多场网络直播活动,对现场查处的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行为进行实时直播。许多司机开始转变意识,主动自觉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
驾驶人作为城市的“脸面”,他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外地人对城市的第一印象。
交通家园小区门口斑马线路段没有信号灯,从外地来到蚌埠的高女士拉着行李箱欲过马路,这时一辆出租车朝她驶来。高女士本想等出租车过去后再走,而出租车司机减速将车停下来,招手示意高女士先行。高女士穿过马路,回头向司机招手致谢……
斑马线上的短短停顿,对行人的微微一笑、轻轻点头或者摆手示意,不仅仅是对行人的保护,更能够让温暖在心与心之间传递,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
市公交集团率先带头礼让,全市1217辆公交车辆贴上了礼让标识,用城市名片让文明之风在珠城传递。出租车、客运车、私家车、大货车……越来越多的车辆加入礼让行人的队伍。温女士每天回家都会经过市三院附近的胜利路。她说,以前在高峰时段,这个斑马线很难走人。可如今,不论是公交车、出租车还是私家车,经过时几乎都会轻轻点一点刹车,让行人先过。
正值下班高峰期,在中荣街一处没有设置交通信号灯的斑马线附近,两名小男孩牵着手在这条斑马线上走过,双向车辆后方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没有人按喇叭催促,耐心等待着孩子通行。
停车、观察、挥手示意,这一套动作已经成为105路公交司机吴师傅通过斑马线时的标准动作。在百货大楼附近,车缓慢停下,让行人先过,他隔着车窗挥了挥手,十几秒后行人尽数通过斑马线,他继续启动车辆。“这也是这半年来,才养成的习惯。”他告诉记者,通过斑马线前停车礼让,一趟下来可能多花5到10分钟,但行车也更安全,事故明显减少。同时,看到停滞不前的行人他还会给出手势示意行人优先通过。
文明影响你我,温暖留在心底。“越来越多的司机在斑马线上礼让行人,久而久之自己也就被感染了。特别是让行后,有人会点头或者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私家车车主王先生说,这样的互动,让人心里暖暖的。“现在过斑马线,感觉机动车司机明显小心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踩油门,呼啸而过了。”朱女士笑着说道,她有好几个朋友都发过朋友圈,表达被机动车礼让后的心情。司机的这种礼让,让我感受到了文明。
礼让斑马线反映着秩序在人们心中的分量,折射着蚌埠这座城市的温暖和文明。
治乱疏堵 交通环境再提升
交通文明,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一把尺子。
为维护良好交通秩序,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队支队等多部门多措并举,迈开了优化交通组织、完善交通设施的大步。
良好的交通环境,既需要全民安全意识的提高,也需要加大交通硬件设施的投入。近几年,蚌埠每年都投入资金用来提升交通管理科技化水平,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电子警察、电子信号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覆盖,对于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
治理交通违法行为,要疏堵结合,对严重的违法行为,一定要加大曝光力度,起到深层次的警示教育作用。政府部门加强交通安全意识的宣传,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交警部门和全市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起了长期联系,根据学校的需要,派民警进入校园为孩子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并通过教育孩子达到影响家长的效果。
交警部门牵头,运管、城管配合,组成专门巡查蚌埠市机动车乱停、乱放,三(四)轮车违法载客等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稽查小组。按照各自的分工,昼夜不停地来回巡视着,遇到机动车违停的,一律拖走,毫不留情。“以前高峰点去商圈,就是自寻‘死路\’。”市民陈伟一家常到淮河路商圈一带购物、就餐。他说,今年以来,商圈附近渐渐不堵了,他的停车习惯有了改变。“以前我都是把车停到路边,好几次都被贴上罚单,还有两次爱车被乱停乱放的电动车刮碰了。”陈伟说,如今,“我自己也不乱停乱放了。多走几步,停在正规的停车场。而路边,随着交警部门对乱停乱放车辆的整治,道路也变得干净整洁多了。”
文明交通志愿者身披绶带,手持小旗,头戴红帽,出现在市区的主要干道路口。嘀嘀哨声,挥舞小旗,成为珠城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些身披红色绶带在路口义务执勤的志愿者,有机关干部,社区居民,也有在校大学生。除了义务执勤,志愿者们还向社会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提纲和交通安全提示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倡导交通文明。
如今,道路交通秩序环境的每一次提升都印在了每个市民心中。文明交通是什么?蚌埠人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是对闯红灯的一次劝止、是那一脚刹车在斑马线前的等待、是各行其道的一份耐心、是不乱停乱放的责任心……点点滴滴,生活里那些细小的举动,都是文明的“种子”,播撒开来,就是硕果盈枝。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景)日前,蚌埠市监察局对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杨杰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经查,杨杰严重违反政治纪律,与他人串供,对抗组织审查;违反廉洁纪律,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收受礼金;违反生活...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