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蚌埠市人民政府网报道,2015年实施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来,蚌埠市细化顶层设计、优化制度保障、深化机制创新、强化平台建设,初步构建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市级医院主业更加突出,2017年1-9月份,市属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同比下降2.8%,三、四类手术完成占比分别达到34.5%、21.6%,同比上升了8.1和4.7个百分点。基层医院功能实现回归,乡镇卫生院门诊诊疗人次同比增长7.64%,住院人次同比增长7.54%,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35%。日前,国务院医改办等四部委联合发文确定蚌埠市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首批国家级示范城市,成为安徽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一、政府推动,细化分级诊疗顶层设计
一是制定分级诊疗实施方案,明确了2017年基本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时间表,划定了上下联动接力服务的线路图,细化了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主要求。二是出台分级诊疗管理规范,明确五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细化分级诊疗转诊基本标准,规范双向转诊具体流程。三是印发医疗集团建设意见,打造了3个医疗集团,现已领办了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管了3家乡镇卫生院,3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已纳入合作体系。四是实施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组建了8家县域医共体,实现53家乡镇卫生院全覆盖,行政管理、资产管理、目标考核、人员使用、财务管理、业务培训“六个一体化"正在稳步推进。在“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的帮扶下,10家乡镇卫生院荣获国家“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称号,2家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创建标准。
二、政策撬动,强化分级诊疗制度保障
一是发挥医保支付杠杆作用,完善差别化的医保支付政策,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欺负标准和报销比例,将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门诊费用纳入医保范围。上转病人在基层医院承担的医保起付费用,在上级医院医保起付费用中扣除,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连续治疗的,不再设置医保支付起付线。二是打破医疗服务价格壁垒,合理确定分级诊疗项目服务价格,实施常见病按病种收费的价格政策。三是实施药品带量采购,药品保障供应、药品耗材的采购、配送、使用由上级医院实施一体化管理。
三、利益驱动,激发分级诊疗内生动力
一是实施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程,细化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明确了城市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补助标准,城市医疗机构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时,其诊察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按照原单位服务价格的80%以上执行,医师诊察费收入分配方案按照原单位政策执行。二是建立上下级医院之间利益共享机制,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服务增量扣除医疗服务成本后结余部分上、下级医院各提取50%。
四、平台带动,优化分级诊疗要素保障
一是建设基层医生培训平台。投资1.3亿元建设了3个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每年安排60万元,实施乡村医生轮训计划,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二是建设医学检验互认平台。引入国内知名医学检验机构,整合63家医疗机构检验资源,以混合所有制方式组建区域医学检验(病理)中心,推进医学检查结果互认。三是打造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投资1.5亿元,建设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消除了人口健康信息孤岛现象。
五、三级联动,创新分级诊疗服务机制
一是下沉优质资源。1-9月份,市属医院下派医生300余人,开展门诊诊疗8500余人次,为基层提供集中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病理诊断、临床检验1.6余万人次。二是构建服务网络。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牵头医院1名专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名全科医生和1名护士+社区卫生服务站1名公卫人员,组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8%。三是创新帮扶方式。组织123帮扶计划,每年安排100名县级医院主治以上医师结对培养200名乡镇卫生院医生、300名村卫生室医生。实施5-5-20驻点帮扶模式,由每名县级带教老师进驻乡镇卫生院4个月,带教5名乡村医生,指导每名乡村医生熟练掌握5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法,每种常见病、多发病帮教诊疗20例以上病例。今年以来,累计培训乡村医生800余人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景)“以前办一件事,要跑好几趟,到好几个部门找好几个人,现在可好,到社区一个大厅就全部办齐了,省得咱跑了多少冤枉路啊!”大庆社区居民丁兴珍独生子女伤残二级,属于计划生育特扶家庭,到社区...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