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蚌埠新闻 > 正文

文明新风沐珠城 ——蚌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来源:蚌埠日报 2017-12-14 15:0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张胜华

2017年的这个冬天,注定会在蚌埠发展的历史长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蚌埠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三载夙兴夜寐,一朝美梦成真。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380万蚌埠人民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用众志成城的信念,用首创必成的决心,走出了一条文明创建的康庄大道,用“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灿灿的奖牌,为“禹风厚德之城”翻开了新的篇章。

同心同向,这是一曲创建为民的乐章

“小区住了20年了,之前楼道灯从来没亮过,黑灯瞎火的,晚上进出很不方便。现在进楼道一跺脚,灯就亮了,咱老百姓心里也亮了。”提起创城以来小区的变化,家住龙湖三村的朱大爷十分感慨:环境发生了大变样,日子越过越美了。

为民、利民、惠民,这样的文明创建接地气、连民心,让文明蓬勃生长,让幸福可感可触。

回顾蚌埠的创建路,就是人民群众不断得实惠的发展路。蚌埠市坚持把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作为创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解决环境差、灯不明、路不平、水不通等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广大市民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增进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年来,市容环境变“美”了——地面脏乱、空中线缆、乱披乱挂、违规广告等整治行动全面实施;38条主次干道、5条商业大街,7个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得到完善;增置城市街景游园30多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2%。城市空间更加整洁靓丽,颜值明显提升。

老旧小区变“新”了——全面推进236个老旧小区、139条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加大对绿化、路灯、楼道亮化、广场道路硬化、公共活动场所美化、供排水、强弱电线路有序化进行整治完善,老旧小区环境显著改善,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

农贸市场变“靓”了——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市区24个农贸市场进行整治改造,通过划行归市、引摊入市、完善功能、规范管理,“三种经营”现象基本杜绝。脏水、烂菜叶不见踪影,买菜就像逛超市一样。

交通秩序变“顺”了——38条主次干道、45个主要路口交通安全设施和标志标识得到完善;市区内增划13849个临时停车泊位,增设11个公共停车场,施划2700余处斑马线。通过“不文明行为曝光”、“拖车行动”,有效整治了车辆乱停乱放、乱调头、机非混行、闯红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市民出行的遵规意识明显增强。

……

伴随文明创建的推进,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相继出炉,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在中央文明委组织的问卷调查中,蚌埠市民对创城的支持率、满意度居全省首位,处于全国领先。

同心同行,这是一卷全民参与的篇章

“您好,现在是红灯,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等一会儿再过马路!”每到早晚高峰,蚌埠街头十字路口,总有文明交通志愿者这样劝导行人。

创城,改变了蚌埠的城市面貌,更丰富着这座城市的内涵。

变化的背后,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每一位市民的付出。正是他们的身体力行,蚌埠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才有了最坚实的基础。

正如“爱心奶奶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活并不富裕,很多人甚至没有退休金,六七十岁还要摆地摊贴补家用,但他们却在把爱心散播在珠城的每个角落。

龙子湖区两站社区老党员主动发挥余热,担任“楼栋长”,每天早早起床,义务打扫楼道,捡拾垃圾,关爱孤寡老人。

蚌山区联华小区,居民自发搬出楼道里自家的自行车,作为小区公共自行车,供全体居民使用。

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志愿者,课余时间深入蚌埠的社区、公园,从自己做起,美化环境、关爱老人,增添城市温度。

……

清洁环境、交通引导、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不再只是大型活动的“偶遇”,而是深入生活的日常平常经常,惠及人们的衣食住行。

有数字为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蚌埠市共成立了党员、青年、妇联、交通、医疗等25支志愿服务总队,注册了20多万名志愿者。他们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单位,活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最靓丽的风景线。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人们的新风尚。

小善大爱,点滴汇聚。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越来越多的人在参加文明创建中感受到快乐,也塑造了新的自我。

正如一位网友说:“文明是一种自觉,其动力来自于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在文明创建中,每个人都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正是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不仅志愿服务风生水起,文明城区(县城)、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群众性创建活动也深入开展,全市文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今的蚌埠,人人都是蚌埠形象,个个都是文明力量。“看到城市越来越美,作为蚌埠人感到很自豪,蚌埠是我们舒适的家。”市民王先生经常出差往返于蚌埠与上海,家乡的变化让他连称神奇。

是的,在这方文明的热土上,全体蚌埠人耕耘着、播种着,让文明之花美丽绽放,让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幸福地守望着一片片文明的风景。

同心同德,这是一段谱写文明的华章

文明,浸润着一个城市的人文气韵,衡量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高度。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走在蚌埠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向,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文明,在蚌埠这座城市里正在被以各种形式诠释着、展示着。

有别于商业广告的光怪陆离、色彩斑斓,一系列活泼可爱、神态各异的“中国范儿”公益广告出现在城区街头,朴素的字眼里闪着热爱祖国、中华美德、勤俭节约光辉,一声声召唤的是敬老、爱幼、互助、友爱传统美德。

公益广告精致美丽、润物无声,而更美的风景,在人们心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百城万店讲诚信”,“革除陋习、做文明有礼蚌埠人”,“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文明餐桌、文明上网、文明祭祀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向善、向好、向上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文明已成为蚌埠人的习惯和新常态。

徐大娘从事环卫工作20年。在她眼中,这几年城市变了,人也变了,“现在大部分人会将垃圾主动放到垃圾车里,以前经常随地扔,天气冷的时候还有人给我们倒杯热水,让人感到心里暖暖的。”

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个座;逛街时,垃圾扔到垃圾桶内;红灯亮了,自觉在线内等候……其实,文明的实现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而是生活中的举手之劳。

如今,文明的种子已经在蚌埠大地上播撒,寄托在每一件公共设施的合理使用上,浸润于每一位市民群众的日常行为中,镌刻在蚌埠城市精神的最深处,成为这座淮畔名城新的城市禀赋。

行走蚌埠,看到的是一幅绚烂多姿的画面:龙子湖上碧波浩淼,张公山麓气象一新,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人沉醉不已;街头巷尾,繁华市井,一切都是那么秩序井然,整洁干净,细微之处尽显城市和谐之美;106位“中国好人”让“好人之城”的内涵愈发彰显,20多万名志愿者用敬业与微笑温暖着整座城市……

一座崇德向善、和谐宜居的文明之城,怎能不魅力动人、令人心向往之?

新闻推荐

难忘童年之 曾经挨过那次“扁”

编者按中国有句俗语,叫“棍棒底下出孝子”,虽然用现代的教育观念观之,“棍棒”并不是教育子女的最佳方式,也是不受提倡的方式,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很多时候,在遇到孩子不听话、淘气、顽皮,或没有考出理想...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文明新风沐珠城 ——蚌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