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芳林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持续推进、城镇化率的提高,入园难的问题似乎又在抬头。
对于幼儿园教育,市民有哪些期盼?蚌埠市将如何推动幼儿教育发展?对此,淮河晨刊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幼儿园收费能否更亲民”
家住华府天地的张女士是位律师,6岁的大儿子已经上一年级了,小儿子明年将上幼儿园。“家门口的几家私立幼儿园学费都很贵。”张女士说,小区里有一家幼儿园,算一算,一年学费、伙食费加起来要一万多,离家不远处的一家幼儿园费用更贵,每个月花销在1600元左右。“幼儿园收费,为啥不能更亲民一点呢?”张女士感慨地说。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家私立幼儿园,大部分幼儿园每月收费在800元至1500元,收费高的甚至达到2000元。
随机采访中,多位市民表示,期盼幼儿园收费能低一点。“孩子上幼儿园,一年要花费我四个月的工资。”一家连锁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家孩子上了一所普通的幼儿园,每年的花费也在八千元左右,而她一个月的工资大约在2000元。
“希望幼儿园能让家长真正放心”
近日,记者走访了城区多家幼儿园,在众多接送孩子的家长中进行了随机采访,当记者抛出“对幼儿园有什么期盼”时?一半以上的家长表示,期盼着幼儿园能让家长真正放心。“其他的都还好,最怕孩子挨打、受委屈。”丁女士说,她家女儿胆子较小,还未上幼儿园时,在小区里玩耍,别的孩子抢走了她的玩具,她都不敢要回来。教师节时,丁女士请老师们吃了饭,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多受一些照顾。
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一些口碑较好的幼儿园也开始被家长追问“有没有监控、监控能否实时向家长开放”。一位妈妈直言:“看不见,就感觉很不安心。”
蒋女士是蚌埠医学院药学系的一名教师。说起对幼儿园的期盼,蒋女士直言,期盼幼儿园工作人员、幼师都有责任感,让孩子们饮食安全,学得开心,心灵不要受伤害。
期盼学前教育能纳入义务教育
相比较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学前教育更像是教育的一块短板。如何补齐这块短板,让公共教育实现均等化、均衡化?
采访过程中,一些教师、学者表示,学前教育对人生的重要性不亚于其他教育阶段,能否把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即使不能一步实现,也要有计划分步实现。“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至关重要。”章晨静是经开区一所公办幼儿园教师,她期盼能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在她看来,和义务教育相比,幼儿园收费较高,而且,不少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流动性较大,有的私立幼儿园甚至没有资质但仍在经营,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幼有所育”,让孩子们“有园上 上好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就提到了“幼有所育”,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既是对十九大报告中“幼有所育”精神的践行,也是回应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期盼。
近年来,蚌埠市学前教育在幼儿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毛入园率等方均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蚌埠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开展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公办性质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0%左右,优质园覆盖率达到60%左右……下一步,蚌埠市将继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建设力度等,提升办园质量和水平,满足广大幼儿就近入园的需求。
“十九大把‘幼有所育\’纳入其中,针对的就是民生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精准更全面地补齐民生‘短板\’。”市教育局基教科有关负责人说,对于学期教育,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是一份纲领性文件,为我们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蚌埠市今年又出台了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了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完善体制机制等学前教育重点任务,并从多个方面对未来全市学前教育发展进行了具体规划,列出了目标实现的时间表、路线图。《蚌埠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提到,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城市市区和县城城区每3万常住人口要建设1所以上不少于9个班建制的公办幼儿园。
同时,全市学前教育将实现如下目标: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公办性质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0%左右,优质园覆盖率达到60%左右。
在规范办园方面,将在规范幼儿园建设基本标准、完善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完成民办幼儿看护点的整改等四个方面进行提升。
“要让孩子们能‘有园上、上好园\’。”该负责人说,按照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未来,蚌埠市将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新闻推荐
民警正常执行公务,而这些人在此期间竟然阻挠公务,甚至对民警“大打出手”,这种行为可要不得。报警谎称被迷奸面对询问竟伤害民警今年1月22日中午,钓鱼台派出所接到孙某的报警称,她在宾馆遭人迷奸。民...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