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起张果老?
有一年,八仙赴王母娘娘蟠桃宴会,个个酒足饭饱后醉得东倒西歪。在返回各自洞府的路上,波涛汹涌的东海水挡住了去路。八仙他们趁着酒性,来了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人拿出一件宝贝,坐在上面过海。八件宝贝发出了耀目的光芒。这时,龙宫三太子发现了宝贝的光芒,便趁八仙不防,抢走了何仙姑的荷花。八仙一气之下大闹龙宫,东海老龙王敖广请来了他的三个兄弟,于是四海龙王大战八仙,八仙实力不济,被打得四处逃走。
八仙中张果老年纪大脾气倔,忍不下这口气,就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背了一口袋山土,骑着心爱的小毛驴,来找逃回钟离国的钟离先生,合计去填平东海。没想到半路碰上齐天大圣孙悟空,孙悟空知道张果老的用意后,因忘不了当年东海老龙王赠送定海神针金箍棒的情义,便偷偷地把金箍棒变成一根绣花针,划破了张果老装山土的口袋。口袋里的山土漏在地上,成为一溜山后来被叫做大别山。到了风景宜人的淮河之滨钟离县时,张果老才发现一袋子山土都漏光了,剩的这点口袋底也不够填海,于是就送给了钟离先生。后来,人们就叫这座山为“张公山”。
钟离先生每日在山旁钓鱼台畔垂钓,看到当时的张公山太高了,人们登山太辛苦,他就从山腰上把山削掉了一半。所以,至今张公山的山顶是平的,两头高些,中间微凹。削掉的山顶在半夜里蹦跑了,一蹦就蹦到五里之外的淮河边,人们因此把它叫做“蹦山”。又后来因为山根下盛产河蚌,就被人喊成“蚌山”了。
再说张果老卸掉装山的口袋后,奔走了数千里的小毛驴直叫唤,原来它渴了。张果老拿着拐杖往地下一捣,地下立刻出现一口井,毛驴伸嘴去喝井里的水,却够不着。这时,张果老用双手把井扳斜,从斜口里流淌出的泉水,清澈甘醇,让毛驴喝了个痛快。当地的百姓就叫这口井为“张公井”。又由于井口是斜的,所以也有人叫它“斜井”,井址在今天张公岛东边。如今,张公井已被塘泥淤平。塘水涨时,张公井淹没在水里。每逢天旱塘水水位下降时,尚可见到旧井痕迹。
纪念明代战将张公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故事在蚌埠流传多年。原始社会后期,涂山一带曾是涂山氏居住的地方。山脚下的禹会村,正是当年治水英雄大禹会诸侯之地,而张公山是涂山山脉的一个分支。据《怀远县志》记载,明朝嘉靖年间,这座不高的小山就叫张公山。山下的湖,名为化陂湖,也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张公湖。另一则传说,说张公山的名字来自明朝一员张姓战将,他曾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晚年解甲归田,隐居在现在的张公山上。由于他经常出资济贫,在当地深受爱戴,德高望重,百姓们便尊称他为张公,张公山因此而得名。
无论传说的真实性有几分,张公山得名已久是不争的事实。史料记载,清朝张公山顶建有一座寺庙,每年初春举办庙会。寺庙原名“寺山庙”,后改名“中岳庙”,又改为“观音庙”。由于庙的基础南高北洼,庙门朝北,百姓又称之为“倒座观音庙”。1938年日军侵占蚌埠后,寺庙被彻底毁坏。
新闻推荐
郭廷龙《画牛百态——实用白描画稿》选页今年元旦,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了《画牛百态——实用白描画稿》,这是该画社慕名为蚌埠市画坛宿将郭廷龙老师免费出版的画册。有幸拜读了《画牛百态》,耐心品味...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