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蚌埠市气温持续走低,大风降温降雪天气接踵而至,恶劣的天气却没能挡住蚌埠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的脚步。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中,他们每天不间断地开展街头救助,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安全顺利地度过这个寒冬。
关注重点对象 进行耐心劝导
前两天,在市救助管理站和蓝天救援队的一次联合巡查中,工作人员及志愿者遇到了一名流浪乞讨人员。据这名流浪乞讨人员说,他是从厦门返乡之后,便在蚌埠火车站流浪数月,家住在张公山附近。因为种种原因,自己并不想回家。
考虑到当时天气寒冷,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带着这名流浪乞讨人员在附近的饭店点了一碗热腾腾的面。因为这碗面,该男子打开了心扉,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聊起了自己的情况。聊天过程中,工作人员了解到该男子腿部有伤,待其用餐完毕后,立即送至第八人民医院进行医治。随后工作人员又与社区沟通,核实该名男子信息后,将其送回了家。
为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冬,连日来,蚌埠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一接到群众打来的热线电话,便迅速安排人员、车辆及时到现场甄别救助,全力做到不忽视任何求助信息。同时,各县、区在流浪乞讨人员集中地(社区),开辟“临时救助点”和“避寒场所”,召开11个社区临时救助点会议,为临时救助点配备衣被、食品等必要的救助物资,以维护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存权益。
拉网式排查 确保救助到位
“寒冬送温暖,确保流浪乞讨人员生命安全,这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李华明告诉记者,早在去年10月中旬,蚌埠市便着手安排部署全市救助管理系统开展冬季救助专项行动。
“按照专项救助行动计划,我们将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开展全天候、拉网式排查,为救助对象送去御寒物资,带去政府的温暖。”李华明表示,目前市民政部门与公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以车站广场、码头、繁华区域、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地区和露宿场所为重点区域,强化街面联合巡查,对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进行救助,对愿意接受救助的,及时护送到救助机构进行救助。对精神病人、危重病人本着“首接责任制”和“先救治,再救助”的原则,第一时间送到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对于不愿意接受救助的,我们也会安排必要的饮食、饮水和御寒衣被并提供求助电话。”李华明说,“我们救助管理站将切实做好救助工作,努力做到‘发现一个、救助一个\’,保证街头不出现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冻死、冻伤等恶性事件,让流浪乞讨人员在寒冬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此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公益合作等方式,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街面劝导和站内救助服务。群力社工事务所、蓝天救援队、爱心车队等多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组织踊跃参与其中。
另外,蚌埠市还通过电视、网络、公益短信、官方微信等多种方式宣传“开放式救助”、“临时避寒场所”、24小时求助热线等寒冬救助措施,倡导社会公众劝导、引导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求助避寒。
据了解,“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134人次,其中站内146人次,站外3988人次,发放方便面、饼干等御寒食品400余箱,棉衣700余件,棉被1000余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苗成韬)去年9月,蚌埠市开展电动车防盗登记备案工作以来,已经有超过8万余辆电动车安装了防盗电子标签。今年1月18日,邵某见财起意,盗走了工友的电动车,在防盗电子标签的作用下,民警仅用4小时...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