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蚌埠新闻 > 正文

蚌埠传统春节饮食 □郭学东

来源:淮河晨刊 2018-02-14 12:46   https://www.yybnet.net/

传统春节是农耕时代的重大节日,人们期盼风调雨顺,祭祀摆案设供,酬谢天地祖宗之后,撤供而食;为喜庆丰收,都要以各种食物,展示丰年,并让众人分享;新年游乐,合家出行,或出门走亲访友,家中往往不动烟火,年前开始蒸馍煮肉,都成为储存备用的方便食物。更深信千年以来的老风俗,“家有存粮,小麦见黄”,辞旧迎新,食物丰盛,是新年丰收的兆头。于是,蒸年馍、做年糕、做祭灶糖、杀年猪、做香肠、腌腊肉之类习俗,接踵而来。凡此种种,都把吃当成一个主题,过年即“吃年”。

年是家庭的重大节日,团圆形式必须在家庭,因此各种食物制作加工,全部自家操办。这些手工活,农历腊月初八后,就开始办年货,称之为“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祭灶节前,就开始“忙年”:各家的咸肉、咸鱼、香肠、风鸡都晾了出来,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猪头过年。祭灶后的年关,如果你走进小街小巷,随处可感受到斩斩剁剁的砧板声,炸焦叶子的油香味,炒花生瓜子的焦香味。伴随着蒸馍开锅的热气腾腾,各家都忙得不亦乐乎。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蚌埠人的传统春节,仍然保留着这些古老的饮食习俗。

吃腊八粥:相传,明朝皇帝朱元璋幼年在凤阳放牛,饥饿难忍,捉鼠充饥,却从洞中挖出大米、玉米、豆子、花生等,于是熬粥充饥。他做皇帝后仍食此粥,并赐名“腊八粥”。蚌埠凤阳籍人家旧时重视吃腊八粥,用大米和五谷杂粮熬粥。民国时期的蚌埠,家家流行此俗,有的商家还在这天“放粥”,以尽慈善之心。

做祭灶糖:按俗语所说:“君祭三(23),民祭四(24),王八祭五(25),鳖祭六(26)”(后两个日指妓院龟头、鸨母、妓女的祭日),但一般人家都选在二十三日晚祭灶。祭灶时,虔诚之家设案焚香,摆出供品。祭灶时,人的心态因家境而异:富户人家祈求长命富贵,劳苦大众终年奔波难得温饱平安,借以聊以自慰。祭灶节前,城区街头常有卖大米熬的“糖瓜”,市民买回家置碗里用沸水焐化,再拌入炒面,擀薄后卷成条状,切成小方块即成酥脆香甜的面糖。那灶王爷原是上天派到各家的监察使,人们对他常怀敬畏之心。蚌埠人称之为“祭灶糖”,本意是给灶王爷的供品,要用糖粘住他的牙,让他把“家中好事要多说,明年下界降吉祥”。实际上,都是各家手工造的新年糖。城区有的人家不会做祭灶糖,就用烙糖饼代替。这种祭灶糖饼也成了年前享用的美食。

蒸大馍:农历腊月二十六后,城郊一般家庭主妇,忙于发面蒸馒头,间有带红枣及其它菜馅的包子,用笆斗盛满,可供全家食用至正月十五。郊区乡村人家大馍要留到二月二才吃尽。新年开始一般不做饭,吃上年馍,农家谓之“家有存粮,小麦见黄”。城区居民蒸馍,也以“家有存粮”图吉利,又可在节日期间尽情玩乐,少动烟火。当然,因蚌埠是移民城市,对于南方人,本来吃面就嫌烧肚子,而且又和不好发面,自然不从俗。蒸馍忌孩子在一旁记数。淮河船家蒸馍的面剂子,只能用手掐,不用刀切,怕刀切面是切断了“面龙”。来自豫东一带颍、涡两河的船家,尤其擅做面食。他们还会用面制作层层叠叠的“枣山”,每一层都镶有红枣,那简直就是面艺。船家把头锅大馍蒸好后,先拿一个放在盘子里,搁在廒头上作为标志,别人见了不再相互串船。开笼取熟馍馍,要反复念叨“元宝满仓自买自装”等吉利话。

除夕吃年夜饭:除夕晚上,全家老幼团聚吃年饭。饭前凡家中保存祖宗遗像的,都要恭敬地取出来,展平挂起,下面摆供品,焚香点烛,虔诚祭祖。然后开年饭,其中必有鱼,意为“年年有余”;有鸡为“吉利”,有圆子(蚌埠人又称“大砧”)象征全家团圆,有豆腐为“有福”;配有青菜,称之“青菜豆腐保平安”。但有一忌,过年各家均不吃萝卜。因蚌埠(怀远人最讲究)方言:萝卜是麻烦或倒霉的象征。平时,凡事做坏了,都说是“萝卜了”;要是承担后果,则称“坐萝卜”。可想而知,新年怎么能把萝卜请上桌?连买进门都犯忌。

年饭又称“年夜饭“,这不仅是因为在晚上,还会有许多辞旧迎新的活动要在子夜举行。年饭后,主妇在灶前焚香接“灶神爷”。晚辈向长辈叩头“辞岁”,未成年子女可得红纸包“压岁钱”。除夕夜不熄灯,为“长命灯”。堂屋内全家人聊天守岁,或者全家围坐包饺子,共叙一年之中各自进步,畅想新年打算,互相沟通,增进亲情,直到子夜,表示合家团聚,辞旧迎新。子夜前后,各家燃放鞭炮,迎接新春。在子夜的鞭炮声中,许多家还特意煮些饺子,全家分食,意为“交子时,吃饺子”,一夜连两岁。

淮河船家与陆地有别,他们长年生活在四面是水、一面朝天的自然环境中,常有“跑马行船三分命”的风险。许多迷信和禁忌,仍旧深信不移。除夕晚上,还要用火把照船,船头先点香磕头,烧黄表纸,把早就准备好的一只大红公鸡杀掉后,用鲜血在船的前挡浪板上往下沥,意为船家可通江入海,生意旺盛,“走红”就是开财门。船民以鸡血在挡浪板上沥得血迹越长越高兴,认为新年内能多做长途好生意,发大财。

除夕第二天早晨,即是正月初一。清晨早饭,必吃饺子。对于蚌埠人家,由于南北杂糅形成的生活习俗,许多人家都有吃饺子的习惯,看谁能吃到饺子里包的铜钱,谁就能发财。同时,还煮元宵一齐吃。也有的家庭,干脆将饺子元宵盛上一大碗,“元宝(饺子)”、“珍珠(元宵)”都有了,装得满满,真是吉祥如意。

淮河船家正月初一要“敬大王”之后才能吃早饭。这天早晨,船家在船头设香案,供红公鸡(此鸡为挂红后的公鸡,捋毛时在头、尾、翅膀各留一撮鸡毛,表示为活鸡)、鲤鱼、猪头(配有四个蹄,一条尾,表示为整猪),另有馒头等,敬大王。较穷船家要用鸡蛋、豆腐、槽头肉作供品,称为“小三牲”。敬后不再行船,以图吉利。无论是除夕“挂红”杀的鸡,还是“敬大王”的供品,按照先酬神,而后分食的规矩,所有供品都成为船家新年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初五过小年:所谓“小年”也会因各地风俗不同而异。一般而言,北方以祭灶节为小年,南方有在腊月二十四,还有许多地方,是以正月十五为小年。对于蚌埠商埠而言,是以正月初五为小年,商家要接财神,天亮之前就在自家摆供设祭,中午自家设酒宴,庆祝财神降临,新年生意大发利市。实际上,这是过年结束的节奏。这天不出门拜年,全家团聚,俗称“过小年”。第二天是初六,商行店铺家都在此日开门,以图“六六大顺”。而一般市民家庭,初六也就渐渐恢复正常生活。

拜年吃食:一般邻居相互拜年,多行虚礼,或进门稍坐,或在门前拱手礼问候而已。对于亲戚或随行的孩子们,进门不兴空嘴。于是,吃成了首要的待客之道。蚌埠人家这时都会拿出自家炒的花生、瓜子,祭灶做的面糖,炸的焦叶子。孩子们贪吃,而带孩子的亲邻也会随意品尝。特别是家庭主妇之间,她们借此机会,交流制作这些食品的经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许多人家富裕之后,炸的焦叶子,和面时开始加入奶粉、鸡蛋,已经做出类似商店的糕点味道。也有些富裕之家,会拿出从蚌埠商店或从上海买来的糖果点心之类,招待拜年客人。

吃春酒:从大年初二拜年至正月十五期间,亲友互邀饮宴,谓之“请春酒”。商埠蚌埠,从普通人家到各家老板,以及富豪之家,均盛行此风。一般人家都备有菜肴,比平日省事,所谓“来人不买菜,多添一双筷”而已。不过,请谁,不请谁,主人颇费心机。它与平时请客不同的是,不仅邀请关系近的亲友,更要借机会,宴请这样几类客人:一是往年之中,受有所惠,或有恩于自家,首先借此表达感谢之意。二是原来关系不错,但有些过节曾引起心情不爽,经此三请四邀,双方心知肚明,自然抛弃前嫌。三是新的一年里可能会用得上的人,乘机托人也要请来,提前“热身”。四是最常请的是向来都是相互帮衬的朋友,特别是生意场关系户,又是一年到来,关系自然要维持巩固。看来确实世故圆通,可谁又能难免其俗?由于这些原因,吃春酒是不还席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蚌埠人要吃“汤圆子”。老蚌埠传说,民国初年倪嗣冲追随袁世凯,袁称帝失败而暴亡。很忌讳元宵谐音与“袁消”相同。故而把它改口为“汤圆子”。这天,各家都要正月十五晚上煮元宵,备酒肴。因为又是全家过年最后一次团聚,蚌埠人还称“团圆节”。过罢这个节,就要各干各的旧营生,当然,也有不少人是新年另谋生计。蚌埠一些商家、商行或工匠店铺,请伙计吃罢元宵节的酒席,第二天老板要辞退谁,就会婉转开口:“敝店生意清淡,盼望阁下另谋高就”。对于被辞的伙计来说,元宵节吃的就是“滚蛋圆子”。旧时商埠习俗也由此可见一斑。

新闻推荐

蚌埠参保 异地生育 备案也能网上办

本报讯(记者靳瑾通讯员朱金玉)蚌埠参保,异地生育,报销很麻烦?从今年开始,这样的麻烦迎刃而解了。市医保中心在网上办事大厅和微信公众号开通了异地生育备案功能,只要上网操作,就可完成所有的备案流程。...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蚌埠传统春节饮食 □郭学东)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