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咖”分享写作心得
本报讯 7月28日晚上,第四十二期“道乡说道”邀请了皖北文学界的6位“文学大咖”与众多文学爱好者分享写作心得,受到热烈欢迎。
几位作家来自皖北部分地市,他们分别是安徽省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王国刚、蚌埠市作协主席钞金萍、中国作协会员苗秀侠、阜阳市作协主席邢思洁、淮北市作协副主席沙玉蓉和亳州市作协主席孙志保。以上作家都出版了多部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多次荣获大奖,广受赞誉。如钞金萍的《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孙志保的《温柔一刀》、王国刚的《地球与Q星》等。
王国刚首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文学生涯,他坦言自己40岁之前,从没想过会成为一个作家。40岁生日那天,王国刚意识到生命已经过去一半,而自己却毫无成就,“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他不想就这样草草度过一生。从那开始,他又重拾起儿时的文学梦,《西游记》是对王国刚影响最大的作品,他喜欢那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这也是他专注于科幻小说创作的原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独。”王国刚说,文学创作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不管是否热爱文学创作,都要多读书,读好书。”蚌埠市作协主席钞金萍说,现在的年轻人阅读时间普遍减少,闲暇时间多被电子产品、网络游戏挤占,难以静下心来品味文学作品。钞金萍鼓励年轻人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她认为阅读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基础,也是增长见识、拓展思维方式的绝好方法。钞金萍在活动现场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十多次的退稿经历,她鼓励有意投身文学创作的人要坚持梦想,不能轻言放弃,因为文学的道路是漫长的、曲折的,只有少数坚定的人才能找到光明的出口。
“家乡和童年是文学创作的宝库。”阜阳市作协主席邢思洁说。邢思洁是个地地道道的亳州人,他从小成长在惠济河边,对家乡怀着深深的感情,自己的作品也多是关于惠济河。邢思洁说涡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文脉之一,涌现了众多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单单亳州这一段来说,就有老庄和三曹,更孕育了道家文化和建安文化。提及家乡辉煌的历史,邢思洁很自豪,他也希望这片土地上能创造更大的辉煌,涌现出更多文人才子。
(魏军 文/图)
新闻推荐
青春守望 不负韶光 “2018筑梦工程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本报记者曹梦晴文/图汇名堂中医馆,学员正在认真工作。蚌埠海吉星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学员在学习检验农产品残留。7月26日,室...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