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成为旅游胜地,不仅是因为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还有它孕育出来的如今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留园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明珠。留园位于苏州西郊阊门外,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太仆寺卿徐泰时的私园,称东园。清嘉庆三年(1798年)在东园旧址建寒碧山庄,因园主姓刘故名刘园,因刘与留同音,后称留园。留园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园林之一,建筑风格在古典私家园林中,堪称是造园艺术的精品之作,有“吴下名园之冠”之称。
留园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占地仅30余亩,但却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它基本上用尽了每一寸土地,而每一寸全是用心设计,没有一点的浪费。正如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这的确是留园的真实写照。其中厅堂在苏州诸园中最为宽敞华丽。留园的五峰仙馆素有“江南第一厅堂”之美誉,这奢华来自建筑的材料,五峰仙馆厅内的梁柱皆由楠木建成,楠木因木材坚硬而耐腐性能极好,能够避免虫蛀,是古代造船和造宫殿的不二之选,仕人的府邸之中,有这样一座材料的厅堂,其华贵立显。除了奢华的厅堂以外,五峰仙馆的体制也极为合理,厅内家具严格按制陈设,真正还原了古人的堂屋,五峰仙馆堂前是一小院,小院布置了连绵的厅山,形态各异的湖石中隐匿了憨态可掬的十二生肖石峰,在气势之余又做到了趣味无穷,不愧是江南第一厅堂。
连日的雨水让苏州氤氲起来,淅淅沥沥的雨水,洇湿的石板路,小巷中的花伞,不由得叫人感叹,这,便是江南。江南的雨落在伞上,落在地砖上,淋湿了草木,淋湿了园林,茂林修竹,亭台楼阁,透过雨帘的一切均是美轮美奂,宛若梦境。赏假山,也是赏奇石,尤其是留园假山奇石的俊秀崎岖,全凝聚到了冠云峰这一方奇石之上,冠云峰高约10米,是北宋花石纲遗物,为江南最大的太湖石,集太湖石的“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奇异造型世上罕见,是留园的镇园之宝。雨天氤氲,太湖石漫上墨色,又迸发了石头本身的光莹之感,是观赏太湖石的最好时机。石头无言,成就江南园林的太湖石,静静地在天青色里,等待发现美的眼睛驻足。
从可亭往南看,可与南面的明瑟楼、涵碧山房隔水相望。每当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清水之时,对面的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的画舫,随波动了起来。这里造园者用了写意的手法,使静止的建筑在审美上平添了一份动感,堪称苏州园林造景一绝。左侧池塘中种满了荷花,虽然已过盛开时节,枯荷残叶却别有一种残缺美的意境,李商隐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名句。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阵阵错落有致的声响,别有一种美的情趣。斜倚美人靠,与古人一起入荷听雨,享受着“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悠闲与淡雅,视觉上有画意盎然,听觉上有雨落莲池,感觉上更是心旷神怡。任岁月老去,我心自在!
全园分东、西、中、北四部,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四景区间以曲廊相连,廊长700余米,依势曲折,通幽度壑,循廊而观,处处有景。在雨天也无需打伞便可游遍四周景点,如此的设计布局在别处园林极为少见,堪称我国造园艺术佳作。走在这长长的廊道上,移步换景,秀色迭出,凡视线所及都是绝美的画图。在濛濛细雨中流连留园,才不辜负那烟雨在江南湿润的粉墙黛瓦中抒写的诗情画意,漫步其间,细雨淅沥,听一曲《游园惊梦》,恍惚身处何方?
中国古典园林,都具有浓浓的气质。而留园的美,是一种隽永、沉静和安详的美,是一份华而不彰、含而不露的气质。一砖一瓦之时,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都凝结着匠人文化的精粹,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漫步在留园中,依然能感受到一千多年来未曾改变的姑苏风情,仿佛置身世外、穿越历史、走入梦境。在欣赏留园自然美景的同时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景致,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向往,一份留恋:“到苏州必去留园寻梦”,才不负盛景,堪慰人生!
作者单位:蚌埠商贸学校
新闻推荐
湖南长沙一批楼盘因使用问题混凝土而导致强度不达标后,安徽蚌埠市也出现了住宅楼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问题。澎湃新闻11月22...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