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机构改革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密结合自身职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安全底线必须毫不动摇坚守。该局完成《蚌埠市生态红线评估自查报告》编制工作,优化调整后,全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由原26389.2公顷增至26397.22公顷,占市域面积的比例为4.44%,生态保护红线更加科学和可执行,更有利于蚌埠市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秉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要求,守好耕地数量、质量、红线。今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建设用地占补平衡项目88个,在系统内挂钩面积11266亩,已预约未挂钩项目7个,面积481亩,新增耕地完成10794亩,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11%;完成《蚌埠市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2018-2020年)》编制工作,申请验收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4个批次,复垦耕地面积1336亩;成功实施第一批1000亩旱改水项目;拨付2019年度耕地开垦费2247万元。
拉长林业产业线、践行生态发展绿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大力开展林业增绿增效和“四旁四边四创”行动,全市完成人工造林3.81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个、省级森林城镇3个、省级森林村庄25个、长寿树示范村20个、森林长廊示范段33.7公里,新建森林长廊20公里;完成义务植树360万株,四旁植树430万株,新建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70万亩。积极推行“互联网+义务植树”模式,全市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达106.6万人次,植树共计380多万株。深入推进林长制改革,全面落实一林一策,15个市级林长点共完成人工造林8690亩,占计划任务的113%。加强林业项目培育和指导,截至9月底,全市林业经营主体已达3000余家,已实现林业总产值57.6亿元,同比增长15.8%;花卉苗木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25%。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蚌埠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战鼓正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研究印发了《蚌埠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方案》《蚌埠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方案》,编制完成《蚌埠市国土绿化发展总体规划》。目前,“创绿”20个大项指标任务中,已完成11项,其余指标均已完成过半,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已分别达到20.39%和34.04%;编制完成市、县(区)湿地保护专项规划,出台了《龙子湖管理条例》,建立了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等4所宣教中心,完成5所中小学湿地自然学校挂牌,组织拍摄完成湿地城市宣传片(国内版、国际版),全市湿地率现已达10.2%,全市湿地保护率达62%。
新闻推荐
今天,我们小记者来到了位于蚌埠闸的黑牛嘴水生态园,芦苇、荷花、小鸟、昆虫是这个公园的主人。冬天的芦苇别有一...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