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新学期,我们要做的准备确实不少,最关键的还是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蚌埠第一实验学校按照蚌埠市及蚌山区中小学生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学校的实际,确定了“多元融合、有效衔接”的工作思路。
一、思想衔接打好前站
临近开学,针对“线上教学”转换为课堂教学的情况,学校首先对师生做出了思想转换的提示和要求: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教师和学生悦纳校园生活新变化,增强安全感、巩固信任感,提升情绪调节和纾解能力。重点关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外地返蚌学生等融入班集体的问题;特别关注返校后,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焦虑、躁动等各种情绪,做好内容研究;加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并将这些内容与开学第一课相结合,采用总校确定主题,分校区、分年级开展的方式进行。有效帮助学生逐步调整作息时间,调整心态,做好从宽松的居家学习向节奏感很强的课堂学习的思想转变准备。
二、内容衔接力求实效
1.摸底查找问题
返校前夕,学校组织各科教师在线上定时开展了学习检查,针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返校后,通过现场抽查,组成“一对一”“一对三”学习小组,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通过复习、练习等手段,教师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最后,把问题作为衔接的切入点进行教学。
2.承接知识内容
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各年级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线学习质量进行诊断性评估,展开线上教学内容的梳理与回顾,帮助学生对已经完成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学校教研骨干,以学科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根据新课程计划,结合剩余教学时间对学期内容进行精简、重组和整合。
3.顺承实践训练
线上教学因时空限制,学生“听”较多,“说”“读”“写”较线下学习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衔接中语文和英语学科更关注“说”“读”“写”的实践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对共性问题和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问题,专门备课,安排少量课时实行定点突破;对学生个性化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回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复习、反复练习、个别指导等办法进行逐步解决。
4.延承教学方式
复课后,为防止教师因学习周期短、学习任务重就急于新课教学,而疏于行为习惯的纠正,学校提出了“延承线上教学形式,科学把握教学节奏”的教学要求,合理设计教学进度,发挥团队战斗力,整理教学重难点,短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线下教学开始后,我校依然沿用微课讲解重点、网络资源运用等有明显优势的方式、手段、策略,让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自然过渡,同时又做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确保有效衔接。
三、分层衔接突破难点
针对分析学情、诊断评估后发现的问题,学校采取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突破。在内容上,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对低层次的学生采取“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原则;对中层次的学生采用“重知识、多练习、注激励”的教学原则,而对高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大容量、促能力”的教学方法。在练习层面,将平时练习与检测结合起来,采用“三层”模式,根据对应目标进行学习和操练。在辅导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因人而异,一生一案进行相关的辅导,鼓励成立互助学习小组学习。
新闻推荐
延安路车辆排队溢出。治淮路停车候车。众所周知,医院周边的交通组织管理一直是城市交通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尤...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