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靳瑾
双节长假放飞8天自我之后,昨天毫无悬念地迎来了第一个工作日。对于上学的娃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的娃来说,从休假模式调整到上学模式,很难做到无缝衔接。
昨天第一天上学,有的学校也出现个别同学上学迟到,课堂上昏昏欲睡的表现。再一检查作业,也是丢三落四,缺东少西。如何帮娃收心?下面几招试起来。
频道转换,关键在心理
因为疫情的原因,上半年的旅游计划都攒到国庆中秋长假释放,孩儿们也跟着家人去领略大好河山之美。因为作息跟平时大不相同,狂玩狂睡瞬间到早睡早起,从长假模式调整回学习模式并不容易。有的孩子从头一晚临睡前就开始发脾气,早上更是哭闹不起,堪比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对孩子来说,从放假到上学,最难调整的是心理。”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郑杨解释,长假里比较自由,加上旅游的兴奋,很多孩子便对上学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家长最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心理变化,比如帮孩子把注意力从玩乐逐步转向学习;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聊天,比如长假里旅游的地方、看过的电影电视剧;跟孩子共同拟定一份学习计划,包括接下来的三个多月里要读哪些书、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等,有商有量地完成“频道转换”工作,以此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具体来说,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梳理一遍假期计划,看看哪些作业没完成,需要及时补上。如果孩子作业没完成,家长也不要大声责骂,最好心平气和地分析原因,因为“总结”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孩子会把作业放在一放假,或者放假最后一天集中完成。”对此,蚌埠六中教师王利群也说,最后一天潦草补上的作业往往是身心俱疲状态下的应付,很难谈及质量。所以,长假开始制订学习计划,到了尾声及时查缺补漏,也是在暗示孩子:该收心好好学习了。
“国庆中秋长假跟今年的疫情停课相比,真是小意思了。”王利群笑着说,只要孩子有“上学是非常重要”的底线思维,从假期转换到学习状态就不难。
收心是个系统工程,生理也要重视
事实上,帮娃收心是个系统工程,最好从节日尾声两三天就开始。郑杨建议,要逐步减少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玩游戏的时间和次数,比如从高峰期的每天3个小时,逐渐减少到每天2个小时、1个小时,同时逐步增加学习时间。另外,作息时间也逐步向正常模式靠近,从晚睡晚起逐步调整到上学时间。睡觉前,可以让娃看看书、复习复习功课,而不是继续不断地看电视玩手机,因为电子产品会让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利于休息。家长的行为也是在告诉孩子,要有规划时间的概念。
郑杨建议,虽然假期是为了放松身心,但也不能完全把学习扔到一边,最好每天安排一段固定的学习时间。“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把握好度,太多了会产生厌学心理,太少了孩子换频道的速度慢。”郑杨说,有一个秘诀是假期里依然和同学保持联络,让孩子心理上与学校的链接不断线。
另外,饮食上也要注意。长假期间聚餐多,投喂的零食饮料也多。但是成长中的孩子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导致部分脾胃弱的孩子出现食欲减退甚至消化不良。这时候,家长要有意识地减少孩子零食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换成清淡可口的蔬菜水果,唤醒孩子的脾胃。
家长以身作则,陪孩子一起进步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表现其实非常重要。郑杨提醒,想帮娃收心,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但自己不能说“不想上班”一类的话,更要带头把作息调整过来,自己先收心。拒绝熬夜聚会,而是让家庭氛围回到规律的状态中,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帮孩子提前进入角色。
还有,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一定要“狠”下心来,告诉孩子哭闹不能解决问题,等什么时候发泄完了,可以好好说话了再继续。“孩子是非常善于察言观色的,哭闹几次发现没用之后,就会放弃这种方式。”郑杨提醒,当孩子表现出对上学的负面情绪时,可以提醒他们:学校里有哪些好玩的事情,老师同学一定想他们了等等。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对学校抱有期待,返校之路就好走的多。
郑杨还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运动、读书,形成家庭的学习氛围,让孩子摆脱独自学习的孤独感。“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郑杨说,虽然现在都提倡科学育儿、快乐教育,但对于孩子来说,首先要让他们明白:成功是靠努力一步步走来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刻苦学习、大量的练习。“其实绝大部分孩子都不会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快乐是取得优秀成绩后的体现。”郑杨说。
采访中,郑杨也特别提醒,如果孩子对学校和教师一直很抵触,那就不是放假的问题了。“这时候家长就要好好找找原因,到底是因为什么抵触学习和学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她说。
新闻推荐
蚌埠南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翠 全力赶订单 节日不停歇
刘长翠在厂区办公。“这个假期,我们仅休息三天就全部回到工作岗位,加班加点赶制订单。”昨天上午,记者见到蚌埠...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