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还原后的银河中心小区。
银河中心小区休闲小广场。打半小时羽毛球,去附近超市买菜,八九点回家吃饭……最近两年,家住银河中心小区的刘静芳都是以这种方式开始新的一天。然而,这样的生活在以前她想都不敢想,正是得益于蚌埠市这几年推动的棚户区改造,她才从昔日的城中村搬进了高楼大厦。
65岁的刘静芳过去生活在建设街四巷,那是一片自建房的聚集地。“当时,我们这一片都是小巷子,周边全部是自建房,水泥的、砖头的、铁皮的,什么样的都有,用现在的话,私搭乱建比比皆是。”回想起当年,刘女士说,当时生活条件不比现在,大多数居民没有钱买商品房,只能因陋就简像搭积木一样地建房子。
久而久之,这里的自建房越盖越多、越建越乱。刘女士说,由于是自建房,随着人口的增加,居民总想方设法地增加自家面积,可居住条件却始终没得到较大改善,“大多数的房屋是水泥砖瓦结构,基本上有几十年历史,经过常年风吹日晒,多数都已破旧不堪,再加上不断增建修补,结果造成楼道狭窄、采光变差、卫生不佳等问题,房屋的可靠性更无法保证。”
以自家房子为例,刘女士告诉记者,她一家四口曾经挤在40多平方米屋子,房子建于上世纪50年代,虽然经过屡次修补,但居住条件还是不行,“房顶雨天时常渗雨,梁柱也多有朽坏,隔出来的两间屋,一个给老人,一个留自己,不仅空间局促,而且采光不好,除了没有卫生间,厨房也只好放在外面。”
棚户区住房条件不好,周边的配套存在短板。据了解,那时的棚户区,家家自备垃圾桶,倒垃圾要等下午垃圾车,下水道堵塞,脏水当街泼洒,早已司空见惯,还有令人头疼的如厕,上百户居民共享一个厕所,早上经常有人排队,导致马桶也成了不少家庭的必备品。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棚户区的生活不便,让越来越多的人难以忍受,盼望拆迁住新房心情十分迫切,以至于部分居民直接搬家,而留下的人则继续扩建,加剧了生活条件的恶化。
2010年,建设街棚户区终于迎来了拆迁改造,刘静芳的新房梦也有了盼头。经过若干年建设,她最终在前年搬进了高大的住宅楼,“新房子面积近90平方米,两室一厅,两间朝阳,水电厨卫齐全,上楼有电梯,楼下有超市,小区地下车库、凉亭、绿地、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比过去的棚户区好上一百倍!”
从棚户区到住宅楼,刘女士家住宅条件的改善,是蚌埠市努力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缩影。近年来,蚌埠市通过推动棚户区拆迁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兴建保障性住房等举措,不但极大改善广大群众的居住条件和品质,而且有效提升了城市功能,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新闻推荐
蚌埠市全面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蚌埠” 让守信者得甜头 让失信者有痛感
本报讯(记者杨露露)12月23日下午,2020年蚌埠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暨市场主体信用核查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举...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