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乡风民风,推进移风易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助于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村民素质;有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弘扬正能量;有助于改变广大村民的精神风貌,不断把农村变成城里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强化党建引领,加强自身建设。摒弃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牢固树立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强化村级党组织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组织力和领导力,是指引乡风文明发展的“方向盘”。村“两委”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在摒弃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的实践中当好“领头雁”,以抓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引领农村新风,要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责任,充分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加强道德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伦理知识的普及,提高村民的道德认知,增强道德信念。通过各类平台,如电视、报纸、电子屏幕、公益广告、宣传栏、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阵地,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村民迫切需要、积极性高、参与面大、影响面广、效果显著的节庆文化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通过送文化下乡等活动,精心编排以移风易俗为题材的歌曲、小品、相声、话剧等文艺节目和宣传片,让村民在欢歌笑语中受到教育和熏陶,进而改掉陈规陋习。从而引导村民形成文明、向上的乡风民风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依靠村民自治,树立文明风尚。农村党员干部要通过建立“红白理事会”,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制定并执行符合农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将破陋习树新风、推动移风易俗等内容加入村规民约中,广泛开展“破陋习树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与时俱进。让村民在参与中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让农村“人情风”回归淳朴,让村民向不文明习俗、婚俗、葬礼说“不”,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抛掉旧习惯,树立新风尚。积极营造良好民风民俗,养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良好风尚。
发挥乡贤作用,涵育文明乡风。乡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乡土的守护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在乡贤队伍中有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致富带头人,在他们身上,集中彰显了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乡贤文化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乡贤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以乡情为纽带,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崇德向善,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引领新风尚。
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通过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文明素质和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的文明言行引导并感染父母及长辈,改掉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出口成“脏”的不文明习俗,促使他们养成积极、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让移风易俗深入民心、开花结果。
传承家风家训,弘扬家庭美德。推动移风易俗要注重家风家训建设,让家风家训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积极建设“家风家训”为主题的文化墙,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讲好家风故事,传好家训佳话,畅行孝道,敬老爱亲,持续打造最美家庭光荣榜、宣传栏,宣传各类先进家庭典型,组织开展“好家庭、好儿女、好邻里”评选活动,让广大村民在自家门口感受“润物无声”的家庭文化,在街头巷尾感受家风家训的熏陶。
作者单位:蚌埠干部学校
新闻推荐
迎河两岸。记者陈昂摄“河道疏通了,垃圾清理了,硬件提升了,水质也改善了。自从环境整治后,家门口的臭水沟真...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