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棚、施肥、移苗、栽培,来到五河县朱顶镇民业设施蔬菜生产实验基地,在一片白茫茫的蔬菜大棚间,记者看到30多名庄稼汉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五河县朱顶镇是个农业产业化出彩的地方——— 万亩连片的大草原,四万头奶牛集约化大牧场,远近闻名的陈台泡椒基地。如今,在朱顶镇街区东1公里的地方又出了个民业设施蔬菜生产实验基地。
据负责人朱献岭介绍,他的民业设施蔬菜生产实验基地规划面积600亩,土地全部从农民手中以每亩750元的价格流转过来。基地一次规划,分三期实施,预计总投资1500万元。现在一期占地150亩的87个大棚即将竣工,已有80个投入使用,主要生产草莓、菜豆套西瓜。目前,县城已有几家蔬菜批零商前来预约订单。
谈到家庭农场的效益,朱献岭算了一笔账:每个大棚面积1亩地,每年产值在2万元左右,除去每亩流转土地成本750元及设计折旧费,年可获益18000元左右。基地全部投入运营后,年纯收入可达600万元,能为周边农户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300多个临时岗位。对于将来的规划,朱献岭介绍,3年内以基地为中心,计划带动农户1000户,辐射周边2000亩,建成朱顶镇蔬菜、瓜果零售批发市场,成为全县重要的实验、生产、培训基地,力争5年内,再发展林果、农家乐等项目,将基地建设成五河有名的生态农业博览园。
李向前本报记者袁家权摄影报道
▲ “家庭农场”每年向当地提供700多个就业岗位。
▲ “农场主”朱献岭在查看蔬菜大棚里的温度,保证蔬果科学生长。
新闻推荐
一年一度的“三夏大战”正式到来,安徽省农业迎来了一年中的最忙时节。记者6月13日从省农业部门了解到,目前小麦收割也临近尾声,逐渐由夏收转入到夏种,夏种大幕全面拉开。近日,记者在五河县小溪镇农村...
五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