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丰静
春节期间,五河县举办了新春文艺汇演。在表演现场,一名81岁的老太太,脸涂油彩,身穿戏服,表演了泗州戏《杨八姐救兄》,唱腔婉转悠扬,动作干净利落,行至高潮,突然老太太来了一个高难度的下腰动作,令在场所有人屏住了呼吸;下场后,老太太大呼“过瘾”。她就是五河县素有 “武旦皇后”之称的泗州戏老艺人李宝凤。
1934年出生的李宝凤,从小跟随父辈走南闯北,在苏北泗洪、徐州和山东临沂、河南永城一带表演。因为长相俊俏,眉宇间英气十足,李宝凤常被老人们称赞是“祖师爷赏饭吃”,耳濡目染间,她4岁开始学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得了一身好武戏,12岁便登台演出,不仅能演花旦,还能反串小生。新中国成立后,李宝凤加入蚌埠天桥剧场,唱响了淮河两岸,随后被调入五河泗州戏剧团。
1957年,李宝凤终身难忘。这一年她参加安徽戏曲代表团进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与黄梅戏演员严凤英及泗州戏演员周凤云、霍桂霞、王宝莲等,一起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第二期戏曲演员讲习班,得到了梅兰芳、周信芳、盖叫天等名师的亲自指导。
1978年以后,李宝凤重新担任五河泗州戏剧团业务副团长,率团至南京、镇江演出,一连演出百余场,《杨八姐救兄》《樊梨花点兵》《王二英思盼》《赵美蓉观灯》《老河东》等都是李宝凤的拿手好戏。 1985年,李宝凤退休。
本可以安享晚年,但李宝凤还有“梦”。2011年,消失在人们视野中20余年的李宝凤,突然决定重新登上舞台,组建安徽宝凤泗州戏剧团。因为看着“现在唱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心里着急”,李宝凤说。组建剧团,为的是能将自己的一身技艺让更多人传承下去。连远在北京工作的小孙子吕咸蔚也帮助李宝凤整理了数十万字的戏曲脚本、唱词。 2013年,李宝凤萌生了带泗州戏进京义演的想法。 “我想带着泗州戏剧团班子,通过表演的形式,呼吁社会对泗州戏的传承和保护。 ”吕咸蔚和几个朋友以及戏剧爱好者东拼西凑,捐助了5万元。去年10月31日、11月1日,李宝凤与16名弟子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文化馆、朝阳区垡头文化中心,为戏曲爱好者表演了泗州戏《贫女泪》和《三女拜寿》,引起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五河县新春文艺汇演后,记者了解到,目前李宝凤正在申报省级非遗传承人。老人家一边兴奋地擦洗着脸上的油彩,一边告诉记者,今年,她的心愿是让剧团正常运转起来,继续培养接班人,“只要身体硬朗,我想一直唱戏。 ”
(题图:演出场景,中间者为李宝凤。本报通讯员 王素英 摄)
新闻推荐
4月28日,五河县秋实草业10万亩紫花苜蓿全面开镰收割。据悉,这个国内最大的紫花苜蓿种植基地和4万头养殖规模的牧场、日产600吨液态奶的加工厂,构成了全国首个完整意义上的“种养加”一体化项目。丰...
五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五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