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户马吉民羊棚代养的羊苗。
见到安法章时,他正在马吉民家庭农场的羊棚里,给羊羔喂草。“我这一把年纪了,没想到还能赚钱,俺们脱贫也有门路了。”安法章一边给羊羔顺顺毛,一边感慨地说,“不仅免费领到了6头羊羔,等湖羊出栏了还有分红,政府的扶贫政策是真好!”
安法章今年70多岁,是五河县临北回族乡临北回族村的五保户。老人年纪大,没有劳动能力,村里的一些扶贫项目对他并不奏效。安法章每月只能依靠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度日。
而在临北回族村,像安法章一样年纪较大、体弱多病、无劳动能力、无养殖条件、无技术和无管理经验的贫困户还有一小部分。可是开展特色种养殖,需要每家每户提供劳动力;申请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前期投入成本较大;探索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对安法章们也不切实际。如何做到因户施策、精准帮扶,成了市民委驻临北回族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白斌考虑的头等大事。白斌寻思:“必须想办法增加他们的收入,才能帮助村里这些贫困户顺利脱贫。”
在认真学习和了解相关扶贫政策后,白斌发现可以利用“大户代养”的方式,实现互助帮扶、共同脱贫的目的。随后,白斌将这一想法向市民委主要领导汇报,并在市民委的全力支持下推行“大户代养”模式。
“这比发补助款强,要是能长期开展的话,不失为一个脱贫的好路子。”临北回族村党总支副书记刘祖发说,上月底,市民委筹集资金,免费提供84只羊苗,并在代养协议签字仪式上无偿发放给包保贫困户。根据代养协议,羊苗由当地有养殖经验的大户“代养”,贫困户不用考虑“怎么养”“卖给谁”等烦心的问题。扣去代养费,湖羊出栏后宰杀售卖,贫困户至少可以增加3000元的收入。为确保这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代养协议由市民委、村委会出面签订,并实行全程监督。
除了发放“扶贫羊”,市民委还根据临北回族村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着手建设5亩食用菌种植基地,以带动村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探索建立多元发展的增收新途径。
“等天一放晴,就开始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白斌说,食用菌种植基地项目运营后,预计每亩地可实现年纯收入7万元,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进棚务工,人均年增加收入3万元左右,实现脱贫致富。“实施***不是走过场,要扶到根子上,帮到点子上。”市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帮扶个人到帮扶集体,从完善民生托底到就业创业,市民委多举措编织构建起立体扶贫工作体系,确保扶贫措施能够始终具有针对性、扶贫成果具有可持续性。
新闻推荐
30余年扎根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用坚守诠释“育人梦”夏玉桥老师自毕业到临北回族乡工作以来,已有三十多个寒暑。当年,他怀揣教育梦想,扎根少数民族地区,如今他成了一名全国知名的优秀教育者,桃李满天下。...
五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