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宝鸡 今日凤县 今日麟游 今日千阳 今日陇县 今日眉县 今日扶风 今日岐山 今日凤翔 今日太白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今日眉县 > 正文

王步瀛是眉县金渠镇河底村的历史文化名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步瀛文化广场是该村王姓人的荣耀。王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至今还影响着河底村的村风、民风构建。河底村:

来源:宝鸡日报 2019-05-28 12:11   https://www.yybnet.net/

?幸福院

?河底村一角

?河底村史家风馆

?王步瀛老照片

拒绝“坐堂银”的新任知府

渭河百里画廊穿村而过,路北,是风景如画的千亩荷塘;路南,是水草丰茂的渔夫码头。村史馆和幸福院,在一片绿树掩映之中。

河底村是一个有着好几百年历史的村落。据村史馆资料显示,明代时,各处移民迁徙至此,大多穴居于渭河河滨的崖下窑洞,远看炊烟出自水面,村子据此得名河底。随着人口增加,人们陆续搬迁至崖上平坦地带,形成村落。现在河底村辖6个村民小组,603户共2000余口人,张、王、柳、吴是四个主要大姓。

1369年(明洪武二年),王步瀛的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眉县,起先住在教坊村,几代人之后才搬到河底村。从清朝嘉庆、咸丰年间开始,王家六代书香,饮誉一方,河底村被邻村羡称“秀才村”。

王步瀛1852年生,他天资聪颖,18岁入邑学,应童试而连中附生、增生、廪生;1873年考取癸酉科拔贡,一举由廪生升到国子监读书;1875年中乙亥科举人,次年又联中二甲进士,遂任户部河南司主事,后升员外郎,做京官持续二十多年。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王步瀛因保护慈禧和光绪皇帝“西狩”有功,回京后被擢升为户部郎中。此时正值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全国民众群情激愤,偏偏他是一个爱国不爱官的人,不懂得“明哲保身”,数月接连上疏八十余章直言进谏,陈以兴利除弊、除暴安良之策,结果得罪了朝中权贵,被贬官外调到江苏常州任知府。

王步瀛的侄孙、今年75岁的王元琛老人,是1964年的老高中毕业生,在金渠镇教了二十多年书。他向记者讲起王步瀛任内的两件事。

一是拒收“坐堂银”。晚清江南官场的风气,新官上任,下属要凑钱奉献上3000两见面礼,这叫“坐堂银”。王步瀛问:“我刚到这里,你们就给我送钱,这是何意?”下属回答说是老规矩。王步瀛正色道:“老规矩也该破了!从我开始,从此不得再有‘坐堂银’!”不仅不收“坐堂银”,他还用自己的薪俸办了两所规模可观的学校,以资助家贫而无力就学者。

二是减免赋税。王步瀛在京城户部主事的任上时,有一次回乡探亲,邻村南寨村的百姓向他反映:南寨土地多为沙土地质,地瘠薄产,百姓负担太重,请王主事替他们传达下情,减免粮款田赋。王步瀛答应下来,但对南寨人送来的礼品婉言谢绝。后来南寨的田赋果然减免了。等王步瀛第二次回乡后,南寨人送礼再次表示感谢,王步瀛还是没收,并且说:“这是为官应该办的事。咱们隔河是两个村,不隔河是一个村。都是乡亲,不必多礼。”

这件事让南寨人感恩戴德,一直念着王步瀛的好。王元琛回忆,过去南寨村渭河畔有个码头,凡是河底王氏家族的人过河,摆渡统统不要钱。王元琛说他小时候跟大人坐船,摆渡的先问一句:“是不是王主事家的人呀?”确认后马上免船费。

褪去官服的乡贤农夫

王步瀛在京察御史任内,曾上疏弹劾赃官得元,而得元之父端方,此时恰由陕甘总督调任两江总督。端方上奏朝廷,说现在西北缺有才干的人,请调王步瀛于“边要”。于是,他又从富饶的江南被贬调到贫瘠的西北任凉州知府。离任时,府属八县百姓捐送“万人伞”,赠“清廉第一”匾额。千百人道旁跪送,甚至出现“攀辕卧辙”的感人场面。

1908年,王步瀛远赴凉州任知府。他勘察当地水质,开发水利,发展水稻种植,引进桑蚕,劝农饲养,又创办新学,使民智渐开。对于他深为厌恶的那些官场陋习,一概予以革除。凉州废弛的军律,也得到铁腕整饬。

王步瀛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人。中华民国建立后,他拒绝出任民国政府委任他的甘肃省提学使(省教育厅长)一职,从凉州回到眉县家乡,在渭河滩开辟十几亩荒滩,种洋芋,种豆角,日与农夫为伍,安享田园乐趣。1916年,他携子婿及沿途村民疏浚了宁相渠,造福一方百姓。他常在门前大道旁摆一小桌,桌上备有烟茶,热情招待来往行人,并在夜间和雨天留宿客人,供人吃饭,供畜草料,不取分文报酬。

王步瀛晚年曾写一条幅:“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人而不好善,祸虽未至,福其远矣。欲人之信己者,则微言而笃行之。”这段话分别引用了曾子、孔子的名句。另一条幅文辞为:“大禹善治水而君子善导人,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是以功无败而言无弃也。”这种节录先贤名句除了自我诠释,也有书劝后世之意,其匡正世风人心的殷殷情怀跃然纸上。

1927年夏天,王步瀛在麦场摞完麦草回窑洞休息,洞凉,热气郁结体内致病,当地百姓把此病叫“蔽暑”,遂不治而亡,享年76岁。

以善为本的王氏子侄

王步瀛淡泊名利、友善他人、扶助贫弱的人生态度,深深影响了王家的后辈子侄。

王步瀛的几个子女,都工书法善诗文,对经史子集有天然的领悟力。次女王清曾任陕西省立女子小学校长,亲书父亲著作的《生圹志》全文。

侄子王谦梅秀才出身,民国十八年大旱时,在金渠镇办“舍饭场”救济饥民,受民众尊敬,献匾褒奖;终年为赈济事业奔波,积劳成疾,最后劳死任上。

侄子王谦榕是河底村小学创办人,一生热心教育。1944年,他考虑村民热衷修庙不喜欢办学,采用调包计,以修庙名义暗中建学校。河底村小学由于设施条件好,一直沿用到1969年。他还在眉县县城创办红十字会慈善机构,内设中医堂,聘请名医坐堂,对穷苦乡民免费诊治。

侄孙女王舒荣,在抗日献金活动中,卖掉父亲在西安的一所公馆,在族人的支持下,又卖掉家中的烧房酒厂和五亩祖坟中的所有大柏树,还求亲告友,凑足一亿万元捐献抗日,此事当年震惊全国……

“学吃亏,是便宜”“德清知义理,和睦存良淑”,这些河底王氏族人世代铭记的家训家风,至今仍影响着河底村的村风、民风建设。2012年,村民投劳建成步瀛文化广场,这几年河底村陆续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陕西省文明村镇”“宝鸡市第二届十大美丽乡村”等荣誉。村干部柳方明带领村民扶危助残,帮扶了不少困难户,还被评为宝鸡市第二届道德模范。

新闻推荐

从“等客上门”到“送货出海”

扫描二维码看更多内容本报记者刘印实习生王怡萱陕西金桥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桥果业)总经理任建社,带着公司的“眉香金果...

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王步瀛是眉县金渠镇河底村的历史文化名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步瀛文化广场是该村王姓人的荣耀。王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至今还影响着河底村的村风、民风构建。河底村:)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