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宝鸡 今日凤县 今日麟游 今日千阳 今日陇县 今日眉县 今日扶风 今日岐山 今日凤翔 今日太白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今日眉县 > 正文

关学余脉长 郁郁满秦川 走近关学宗师张载

来源:咸阳日报 2020-07-22 07:14   https://www.yybnet.net/

张载

“横渠四句” 于右任 书(B)⑤

张载手植柏(B)⑤

本报记者 陈竹凤

编者按:今年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宗师,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1000周年诞辰。张载生活的年代,正值西夏鼎盛之际,北宋西部边境经常受其侵扰。青年张载喜好兵法,希望能够抗敌报国,建功立业,后经范仲淹点拨,终生致力于振兴儒学。继唐末五代动乱以后,北宋初年伦理道德沦丧,价值理想迷惘,佛盛儒衰。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哲学思想,以天理之大,虚空即气,批判佛教以心为法,以空为真,建构了“太虚即气”的气体论的哲学论思维结构。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主张,终结了先秦以来关于人性问题的论争,不仅继往圣之绝学,而且发扬绝学,有功于圣门。

张载所创立的关学文化,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支脉,在中华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哲学史上也有深远影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财富。

1068年,张载受好友武功主簿张山甫之邀,到武功讲学。武功教育自此而兴。后来,武功知县赵学通在张载讲学的绿野亭上建起著名的绿野书院。现在,绿野亭旁仍保留有张载祠堂、“张载先生讲学处”的碑石等。为纪念张载1000年诞辰,我们特编辑专版,以飨读者。(B)(13)

“关学”是由张载创立,以其弟子及南宋、元、明、清诸代传承者为主体进行教学及学术传播,并以关中为基地而形成的儒学重要学派,与宋代二程(程颐、程颢)的洛学、周敦颐的濓学、王安石的新学、朱熹的闽学齐名,共同构成了宋代儒学的主流。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其名和字取义于《周易·坤卦》:“君子以厚德载物。”张载祖籍大梁(今开封),1020年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后居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著书讲学,传道授业,“为关中士人宗师”。因晚年在横渠设馆讲学,故世称“横渠先生”。张载是我国十一世纪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著名的教育家和颇有影响的思想家,“关学”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经历“两被召晋,三历外仕”,晚年讲学于关中,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作留世。

少年失怙 教弟成才

张载的祖上是河南开封人。宋真宗天僖四年(1020),张载的父亲张迪在长安为官期间,张载出生。张载4岁时,张迪知涪州(今四川涪陵县),张载与母随父至涪州任所。10岁时,父亲为他请来老师,开始系统学习。那时,张载即表现出不同常人的品格,“志气不群,知虚奉父命。”张载11岁时,弟弟张戬出生。

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张迪殁于涪州任所,由涪州地方出资运张迪灵柩出川回开封。15岁的张载带着5岁的弟弟张戬与母亲,扶棺出四川过汉中,准备经陕西回开封。他们沿着褒斜古栈道,一路艰难跋涉。到达郿县横渠镇时,遭遇兵乱,加之盘缠不足,只好将父亲安葬于横渠镇大振谷口迷狐岭。从此,张载便居住在横渠,奉母教弟,半耕半读。他坚持去崇寿院(横渠书院前身)读书,发现弟弟张戬天资聪慧,庄重好学,于是悉心教育。在他的教育和指导下,弟弟张戬发奋求学,1048年,18岁的张戬被地方选为乡贤贡生,五年后中进士,先后任陕西闵县(今河南灵宝县闵乡)主簿、普润(今陕西麟游县境内)县令、陕州灵宝(今河南省陕县境内)县令、蒲城县令、金堂(今四川金堂县)县事等职。张戬积极采用张载“凡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之法兼职讲学,“采取德法兼治,案件逐渐稀少,民俗渐之一新”。

得遇名师 立志向学

少年失怙,使张载成熟较早。当时西夏经常侵扰宋朝西部边境,张载生活的郿县横渠镇临近北宋边疆,受这里的民风影响,张载关心国事,“少喜谈兵”。张载与邠人(今彬州市)焦寅成为好朋友,他跟随焦寅学习兵法,他们周围聚集起一群年轻人,张载与焦寅组织民间武装操练兵法,他们聚在一起常谈论军事,慨然以功名自许,渴望报效国家。

北宋仁宗景佑六年(1039年),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宋史·张载传》记载,张载“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今甘肃临洮县一带)之地。”1040年夏,范仲淹任陕西招讨副使兼知延州(延州今延安)。

范仲淹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非常重视为国家培养和荐拔人才。这年,张载20岁,血气方刚的他写信给范仲淹,提出了自己的军事主张《边议九条》,即:清野,回守,省戍,因民,讲实,择帅,择守,足用,警败。范仲淹认为张载堪成大器,于是点拨他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鼓励他研读儒家经典,重振儒学。张载谨遵范仲淹的教诲,在家乡一边奉母教弟,一边钻研学问。1042年春天,张载从横渠出发,前往延州军府以弟子身份拜会范仲淹,范仲淹非常欣赏张载。其时,范仲淹为防御西夏南侵,在庆阳府城西修筑了大顺城,竣工时,特意邀请张载撰写了《庆州大顺城记》。

范仲淹因治边有功,回京后被委以重任,主持推行“庆历新政”。一年后,新政遭遇挫折,范仲淹自请外出巡守,先后担任邠州、邓州等地知府,在邓州知府任上时,他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张载看到《岳阳楼记》,兴奋地与友人、弟子一起吟诵。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以后,张载谨记范仲淹的教诲,在横渠自己的书房撰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立志求学。他一边研读儒家经典,一边认真研习佛老思想,结合当时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新知。1050年至1054年期间,已过而立之年的张载,在邠州(今彬州市)人张舜民的陪同下登楼观台,研究道家思想。又游学于扶风贤山寺,访诸老,研佛道。他在诗中写道:“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吟咏芭蕉,托物言志。

建功边关 著书讲学

北宋嘉祐二年(1057),38岁的张载赴京城应考,时值欧阳修主考,张载进士及第。同榜进士还有苏轼苏辙兄弟,曾巩曾布兄弟、章惇、程颢、王韶等。

在候诏待命之际,张载受宰相文彦博之邀,在开封相国寺设虎皮椅讲《易经》。其后,先后任祁州(今河北安国)司法参军、云岩县令、著作佐郎(协助修史的官员)、签书渭州(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等职。任云岩县令时,张载处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推行德政,重视道德教育,提倡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每月初一召集乡里老人到县衙聚会。常设酒食款待,席间询问民间疾苦,提出训诫子女的道理和要求。县衙的规定和告示,张载每次都召集乡老,反复叮咛到会的人,让他们转告乡民,因此,他发出的教告,即使不识字的人都通晓明了。

1065年,文彦博赴长安治理西北边防事务,邀请张载到长安讲学。次年,张载应长安京兆尹王乐道之聘到郡学(当时西北的最高学府)讲学。讲学中多教人以德,以“孰能少置意于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引导启发学生,告诫青年要少留恋科举,激励他们多学习实学和治国防边大事。

1067年,第三次宋夏战争爆发。张载在任签书渭洲(今甘肃平凉、陇西一带)军事判官(朝廷派往军队的官员)时,协助环庆路经略使蔡挺建设保卫边疆,深受蔡挺的倚重和信任。他曾说服蔡挺在大灾之年取军资数万救济灾民,并创“兵将法”,推广边防军民联合训练作战,还提出罢除戍兵(中央军)换防,改为招募当地人取代等建议。其间,张载撰写了《与蔡帅边事划一》《经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和《经略司边事划一》等,展现了军事政治才能。由于边疆的条件艰苦和公务繁忙,张载在这一年染上了肺病。

1068年,张载受好友武功主簿张山甫之邀,到武功小华山半山腰处讲学。因这里绿树成阴,风景优美,并用枝杆搭棚,别有一番风味,张山甫便以“绿野亭”命名,武功教育自此而兴。后来,知县赵学通在绿野亭上建起著名的绿野书院。正如清代学子郭慎行著的《学庸知解》中写道“关学之盛,幸有绿野书院”。现在,绿野亭旁仍保留有清代后期建的大殿、三孔窑洞、张载祠堂、“张载先生讲学处”的碑石。

1069年,因吕公著推荐,宋神宗皇帝召张载到京师汴梁。十二月,张载被任命为崇父院校书,因与王安石为政观点不一,于是上书请辞官,皇帝不允,次年被任命去浙东明州(今浙江宁波)审理苗振贪赃案。办案结束后,适逢张戬以语犯王安石变法,被贬监察御使为公安县令(今湖北江陵地区)。张载遂以病为由,辞官归郿县横渠镇。回乡后,他“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开始了《正蒙》及其他著作的撰写。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起,张载讲学横渠,居此六载,在书院东西门墙上书《贬愚》《订顽》以告诫学生。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三月,张载的弟弟张戬患暴病卒,张载痛哭失声,亲自为张戬撰写了墓志铭,葬弟于父亲墓右侧。

横渠四句 关学硕果

1076年秋,张载终于完成了体现他哲学思想精华和体系的重要著作——《正蒙》。他哲学主旨集中体现在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的“横渠四句”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张载主张一切有社会担当和有责任心的志士仁人,都应顺应宇宙万事万物的要求,自觉肩负起为社会确立精神方向和价值系统的历史使命。在张载看来,“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人者,天地之心也”,人为天地所立之心,就是“立天理”之心,立仁爱之心。这是“横渠四句”的核心。

“为生民立命”,是张载要为民众提供做人的基本准则、精神方向和价值目标。“生民”指民众。“立命”即“立道”。张载提出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被后人概括为“民胞物与”思想,认为天下的人都是我的同胞兄弟,天地间的人和物都是我的同伴朋友,所以,我们对他人应像兄弟一样,对万物也应像对人一样去关爱。张载把引导民众确立正确的生活准则和精神方向作为其奋斗的目标,以帮助人们安身立命,确立起生命的意义。张载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人们寻找一个精神的家园,使之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为生民立命”体现了张载崇高的精神追求。

“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绝学”,指历史上佛老等受异端思想冲击而被中断了的儒家传统。张载以崇高的使命意识和无畏的担当精神,承载起传承和弘扬儒家绝学道统的历史使命,建立起新儒学体系。“为往圣继绝学”为此后理学的发展指明了精神的方向。批异端、释经典、弘仁道、行礼教是张载尽毕生之力为实现“为往圣继绝学”这一使命而奋斗的重要方面。

“为万世开太平“,“太平”“大同“是周公、孔子以来儒家的理想社会状态。“开”是期待之谓。张载“立心““立命““继绝“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终极的社会理想——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认为,要把这样美好的蓝图和社会构想变成现实,必须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经世致用的学风,通过施行“仁政”和“礼治”,可以实现“足民”“均平”的社会诉求,天下就会长治久安。

辞官西归 卒于驿舍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宋神宗再度下诏召张载至京都,授以同知太常礼院(礼部副职)。因与礼官议礼不合,这年冬天张载辞官西归,行至临潼驿舍卒。当时只有他的外甥宋京在身边,再无其他亲人。因无买灵棺之钱,宋京连夜哭告长安,吕希哲、吕大钧、苏昞等张载的门人弟子又哭奔临潼,奉柩归郿。次年,张载葬于横渠镇南大振谷口父张迪墓左侧。当地人称墓为“仙人坟”,现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载去世后,程颢在《哭张子厚先生》诗中写道:“叹息斯文约共修,如何夫子便长休!东山无复苍生望,西土谁共后学求。千古声名联棣萼,二年零落去山丘。寝门恸哭知何限,岂独交亲念旧游?”司马光在《子厚先生哀辞》称赞张载:“中年更折节,六籍事精研。……师道久废阙,模范几无传。先生力振起,不绝尚聊绵。……当令洙泗风,郁郁满秦川。”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张载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教育思想,在关中兴教,使“关学”成为与宋代二程的洛学、周敦颐的濓学、王安石的新学和朱熹的闽学齐名,共同构成了宋代儒学的主流,延至元明清诸代。

张载的哲学思想和家规家训主要可概括为“四为”“六有”和“十戒”。“四为”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六有”即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十戒”即戒逐淫朋队伍;戒好鲜衣美食;戒驰马试剑斗鸡走狗;戒滥饮狂歌;戒早眠晏起;戒依父兄势轻动打骂;戒喜行尖戳事;戒近暱婢子;戒气质高傲不循足让;戒多谗言习市语。此外,张载家规家训中的《东铭》和《西铭》,《东铭》强调做人要诚实,既不要欺骗别人,也不要自欺欺人;《西铭》强调要有博大的胸怀,孝顺长辈、慈爱孤弱,救济天下困苦百姓。张载的这些思想,体现了他立心立命、惟德惟规的精神气象,使当时“关中风俗为之一变”。

张载主张“学贵有用”“经世致用”“笃行践履”,认为人生在世上,就要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达到圣贤境界。

张载受邀至开封、长安以及武功绿野书院、扶风仙山寺等地讲学期间,门徒多为关中地区学识之士和在职官员。跟随他学习的有著名“蓝田四吕”的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吕大忠,三水范育、邠人张舜民以及当时著名的军事家游师雄、“种家军”高级将领种师道等。

张载的弟子兼好友邠州人张舜民跟随环庆帅高遵裕攻西夏。哲宗元祐初,召为监察御史,进秘书少监,出使辽,加直秘阁、陕西转运使,知陕、潭、青三州。徽宗立,擢右谏议大夫,徙吏部侍郎,寻以龙图阁待制知同州。后复集贤殿修撰。张舜民个性慷慨,以敢言著称。

邠州三水(今旬邑)人范育,第三次宋夏战争后,西夏再次入侵略环庆路,范育奉召巡边,后又出使河东,诏往鄜延议画地界,多有建树,累官至户部侍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采用了范育的抗论弃地及进筑之策,赠宝文阁学士。

据康海编纂的《武功县志》记载,北宋天圣年间中,种世衡“知武功”,西夏多次侵犯边关。“民汹汹莫能自保。”种世衡选数千名青壮年,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战斗力大增,“故当时称武功人无弗善射者”。种世衡在武功创建的这支“种家军”令西夏人闻风丧胆。种家军英才辈出,种世衡之孙种师道(1051年—1126年)即是其中之一。他幼年拜张载为师,后因抗击西夏有功,升为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靖康元年,金兵南下,种师道被任命为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击金兵,深得百姓拥戴。

关学思想 影响深远

北宋时期,人们面临两大困苦:一个是土地兼并,一个是边患。土地兼并造成农民生活困难。51岁时,张载辞官回到横渠,依靠家中薄田生活,在少时读书的崇寿院讲学读书。在此期间,他一边撰写著作,一边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两项实践。在横渠镇崖下村、扶风午井镇、长安子午镇仍保存着遗迹,至今这一带还流传着“横渠八水验井田”的故事。

张载的“民吾物与”思想,是对传统文化中“和”的观念的发展和创新。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万物,应该是和谐的关系。张载的气一元论本体论哲学是君主专制社会后期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重大成果,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哲学理论高度批判佛教唯心主义的哲学家。

张载的哲学思想对11世纪后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后800年间,关学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经历了北宋昌盛、金元衰落、明代复兴、清朝嬗变的历史轨迹。关学重使命、崇道德,求真务实,经世致用,崇尚气节。其哲学智慧和人文精神至今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和资源。(B)⑤

新闻推荐

满载菜籽油货车高速突然起火宝鸡消防紧急救援

宝鸡新闻网讯7月7日14时31分,西宝高速西安往宝鸡方向,一辆满载成品菜籽油的货车行至眉县境内时突然起火。眉县平阳街消防救...

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关学余脉长 郁郁满秦川 走近关学宗师张载)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