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渭南河绕城郭
清晨,漫步在幽静整洁的渭南渭河大堤上,微风轻拂着绿树,坚实的河堤指引着河水奔腾而过,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偶尔,两三个晨练的市民擦肩而过,耳边传来了阵阵欢声笑语,不知不觉间让人心情舒畅。
绿色的城市、美好的生活环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居住环境,为了将渭南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魅力之城,为了打造一个绿色文明活力的陕西东大门,渭南市委、市政府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关,营造了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宜居新渭南。
渭河之畔 营造最美母亲河
三季有花,四季常绿,3000亩生态公园与渭河交辉相映……如今的渭河城区大堤成了市民闲暇之余散心、观光的好去处。
渭河是渭南最大的水系,也是渭南生存发展的生命线,2011年3月31日,随着一声庄严的开工令,浩浩荡荡、全民积极参与的渭南渭河综合整治开工了。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参与整治的3000多名建设者废寝忘食,只愿渭河早日安澜。在去年12月23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渭河三年行动考评组全面评估,渭南市渭河、沋河水质持续改善,全面达到省考要求!今年5月,渭南渭河变清三年活动在省政府考核中获得优秀评价及表彰和奖励。
如今,渭南160公里的渭河堤防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10条南山支流治理工程治理完毕、渭河渭南城区段北大堤率先得到省级验收,宽阔平坦、气势恢弘的南北堤顶道路沥青路面工程铺设完工,渭河城区段生态园初具雏形……
渭河是一条璀璨的丝带,也将成为渭南连接沿河城市的交通要道。今年,渭南持续推进渭河沿岸生态工程,开工建设了滩面退耕植绿及水生态景观工程,建成后,渭河南北岸滩面景观将扩大到167万平方米,成为渭南城区最大的河滩湿地公园。今年五月底全线贯通的高标准的双向8车道堤顶道路,也将为渭南至宝鸡增添一条永不褪色的景观大道。
绿色之肺 彰显城市强健体魄
出门见绿、推窗见绿、绿水青山长相依;如今,大街小巷、城里乡间随处可见的绿色元素,成了渭南最靓丽的名片。
一直以来,渭南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工作重要载体,作为造福人民的长远大计,千方百计实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秦东大地的园林化。
渭河两岸退耕植绿、变滩为景,大小道沿路植补,山坡荒地造林保土养水,干杂果林环保增收……一切可以绿的地方,渭南人都让她绿了起来。
经过多年全方位的实施园林化建设,如今的渭南,城市绿地面积已达两万多亩,绿化覆盖率37.48%,人均公共绿地12.17平方米,位列全省第一;打造了道路绿色长廊1783.6公里,形成覆盖城乡的“绿色网络”;营造了水土保持林带13.2万亩,水源涵养林带4.34万亩,干杂果经济林总面积近300万亩,城市之肺愈发的强健。
今年,渭南确定了统筹实施堤防、蓄滞洪区、湿地等生态工程建设,在西潼、西禹、沿黄公路“大三角”开启新一轮的绿色通道建设,恢复秦岭北麓生态,让群众在生态持续改善中提高满意度、增强幸福感。
铁拳出击 治污降霾还蓝天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脸上,人会感到温馨;抬起头,湛蓝的天空轻轻飘过白云,人的心胸也随之开阔。而这些,渭南人会自豪的告诉你,这就是渭南!
2014年以来,渭南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渭南市“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2014-2017年)实施方案》、《渭南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关于全面开展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的通知》,对燃煤锅炉拆改、餐饮业油烟治理、油气回收、机动车监管等政策文件,加大了年度14个重点项目的治理力度,拆改324台燃煤锅炉、实施11类扬尘污染台账管理、实行黄标车和无标车禁行限行、完成170多座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分解落实减排重点项目109个。
环保部门严格执行“六个不批”和“三个严格”的原则,通过督办、调度、预警、约谈、曝光等方式,督促化工企业完成了脱硫脱硝治理工程,积极完成河流重点治污工程,并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引进纯电动公交车24辆,以各种政策手段铁腕治理污染。
渭南治污降霾联防联控收到了实效,2014年,全市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了220天。今年,渭南以坚守生态红线作为工作重点,健全了联防联控机制,并建立起水源污染事故防范预警应急体系,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全市人民营造更多的蓝天,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李红 赵坤
新闻推荐
5月25日农历四月初八,陕西扶风法门寺举行浴佛法会暨传授三皈、五戒大法会。法门寺全体僧众、法门寺佛学院全体师生以及海内外数千信众参加了此次法会。活动当天,法门寺钟鼓齐鸣,浴佛法会正式开始。...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