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可以说近几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公害,其中造成死亡或者产生后遗症的,大多数属于多发伤。而多发伤,往往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有些多发伤死亡率高达50%。实践证明,快速、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和对病情全局的把握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
创伤急救通道不断完善
之前《华商报·今日宝鸡》报道了宝鸡市人民医院在做好各类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的同时,开通了心梗、脑梗和创伤三个绿色生命通道。本期华商报记者对宝鸡市人民医院的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相关情况进行了采访。
宝鸡市人民医院创伤急救绿色通道负责人、急诊外科副主任梁玉河介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可以说从宝鸡市急救中心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多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发展完善,通过这个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有效确保了病人从始至终能够得到快速、准确而又高效的一体化、系统化的治疗。
梁主任介绍,当接到急救电话后,院前医生就会立即跟随救护车到达现场,根据病人情况进行现场急救,如现场急苏、输液。如果病情危重的话,院前医生就迅速电话联系院内急诊医生,告知病人情况,提前做好一切抢救准备工作,如需手术,第一时间通知手术医生,同时做好术前准备。整个过程相比以往可以缩短45~60分钟。如不宜直接手术的,如骨盆粉碎骨折,则会直接送入急诊ICU进行抢救治疗,其他检查、化验均在床边进行,以最大可能减少二次伤害;如果涉及多发伤,则由急诊外科医生作为首席医生与监护病房医生一起负责病人的综合治疗。如果涉及其他多学科的,则由该首席医生负责实施会诊和手术,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抢救高效、成功率高
梁主任说,去年初,急救中心收治了一个车祸病人。当时该病人已肝脾破裂、身上多处爆裂性骨折,生命危在旦夕。治疗抢救要涉及普外科、胸外科、骨科等多个学科,正因为有绿色通道,从入院到送入手术室不到50分钟,修复肝脏脾脏,骨骼修复,整个抢救进行了8小时。最终,病人脱离了危险,后期治疗康复后基本没有大的后遗症,家属感激不尽。
“实行创伤急救的绿色通道后,就可以将原先急救中心扮演的‘中转站\’角色改变为‘一体化\’的角色。它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急诊病房四块联动救护。”梁主任说。
去年6月,在西宝高速虢镇出口附近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造成多人不同程度受伤。市人民医院院“120”急救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后,立即调度人员、急救车赶往现场急救支援。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在消防官兵及交警的协助下,将伤者转送到急救车上,一边进行检查和急救处理,一边通知院内做好急救接诊准备。待伤员接回医院,急诊科、神经外科、骨科、胸外科等专家已集结到位,大家分别对伤员进行检查和分诊。其中一名重伤员,双下肢被挤压多处骨折,失血较多,立即给予配血输血等抢救治疗,并完善相关检查后即送入手术室接受手术。其他伤情较轻者,分别收住相关科室进行对症治疗和观察。
这种由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急诊ICU、手术室、病房组成的一体化急诊抢救体系,可以确保严重多发伤的患者通过急救绿色通道,在一个科室得到整体治疗,对于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据了解,宝鸡市人民医院2015年全年共应对重大灾害事故18起,救治重伤员64人次,其中多发伤员38人次,抢救成功率高达98%。华商报记者 张宝龙
新闻推荐
小伙救起落水男童悄然离去,《华商报·今日宝鸡》持续报道引关注。昨日下午,团市委、市青联授予靳晓东“宝鸡市见义勇为好青年”称号——团市委书记登门表彰靳晓东
23日,宝鸡团市委书记魏莉一行给靳晓东送去荣誉证书华商报记者 宋秉琴 摄...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