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冲刺阶段,高考地理复习要回顾课本,抓好主干知识的复习,在头脑中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建立“脑图”。宝鸡中学高级地理教师李苍地老师建议广大考生,看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将最重要的、最常用的、最有地理学科特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进行强化复习。
看图能力要提高 提取和挖掘有用信息
高考命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特别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原理和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李苍地老师建议,最近复习并不是将课本从头看一遍,而是抓住主干知识(重要的地理知识、规律、原理),最后一个月时间再进行梳理,形成框架,在脑海中形成“脑图”。课本是试题之源,考试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都能在课本中找到依据。考生要在临考前回归课本、回归地图。当然回归课本并不是要考生再去简单地把课本读一遍,而是回归主干知识把书读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将最重要的、最常用的、最有地理学科特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进行强化复习,建立知识框架脑图。
“地图是第二地理语言,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理离不开地图。”李苍地老师表示,图是考试试卷上的主角,也往往是考生最难对付的一种题,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重视地图。最后将考生掌握的地理知识放在地图上来考虑,以此来提高考生应对能力。考前不仅要多看地图,多从地图上提取和挖掘有用信息,把主要的经纬线沿线地区的主要地理事物记准记熟,也就是说考生的大脑中要有一张高清淅度地图。
审题能力要提高 拿到试卷别急于作答
李苍地老师在平时的文综训练中,发现有不少学生,拿到题在没有认真读取材料和地图中的地理信息,头脑中尚未形成正确思路之前就急于答题,把所想到的全部都写上。让判卷老师去找正确答案,认为写得多就能得高分,其实不然,审题不到位答题就没有针对性,若方向不明的话,往往是南辕北辙,这样会浪费考场上大量宝贵的时间,反而后面能拿到分的题目没有时间做了,更谈不上检查,并给判卷老师留下考生思路不清的印象。
李苍地老师建议,考生不要在审题上过于吝啬时间。高考前的模拟考试务必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拿到试题后,第一步,分析题目设问,了解考查问题的实质。第二步,分析材料(地图、图表、文字叙述)获取信息。第三步,调用储存的知识脑图解决问题。
应试能力要加强 考前抓“11+2+1”限时训练
冲刺复习阶段,最好认真研读最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及答案,通过研读来摸清命题的方向,领会命题人的意图、答案要求,认真研读参考答案、评分标准,规范自己答题行为。
此外,还应注意紧跟老师的复习节奏,抓好“11+2+1”限时训练。所谓限时训练就是“11个选择题,2个综合题,1个选作题。”进行50分钟训练。通过考练,发现自己在答题中暴露出的问题,最后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形成一套较完善的答题模式。华商报记者 张超 文/图
>>名师简介
李苍地,宝鸡中学高级地理教师,教龄30多年,在地理教学上探讨出了“边画边讲教学法”,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宝鸡市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兼职导师,陕西省高中水平考试命题人,陕西省文科综合高考地理试题制人,陕西省教育厅高中新课程改革委员会委员,每年在各地作高考复课报告,深受师生好评。
新闻推荐
昨日下午,渭河体育公园足球广场,市卫计局举办趣味运动会欢呼声、呐喊声、开怀的笑声……5月11日下午,宝鸡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在高新区渭河体育公园足球广场举办“活力青春魅力天使”趣味运动会。来...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