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石坝河村支部书记张宏强(左一)给参观的市民介绍馆内情况华商报记者 宋秉琴 摄
华商报讯(记者 宋秉琴)“村史馆分五个部分,对我们石坝河村自宝鸡解放至今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这里面的老照片大多都是村里人自家珍藏的,我们借来翻拍的。”6月14日,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坝河村支部书记张宏强介绍道。
石坝河村使馆是渭滨区首家村史馆,今年5月份建成。14日,华商报记者在石坝河村委会办公楼三楼见到了村史馆,大门采用了门头瓦檐的仿古设计,门前的门联“忆古抚今看变迁,承前启后展未来”很醒目。据《宝鸡县志》记载,石坝河河源出于天台山,流入渭河,在雨季,河水泛滥,冲毁农田,农夫采石筑坝,石坝河由此而得名。1960年2月,石坝河单独成村。
经过改革开放 30多年的发展,石坝河村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张宏强说,为弘扬传统文化,展望未来,追根溯源,留住城市化进程中消失的乡村元素,更好的挖掘和展示石坝河村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村里建设了“村使馆”。“村里现在商品楼越来越多,农村的一些东西正在消失,建个村史馆挺好的,以后可以让孩子长大了来看看村里原来的样子。”正在村史馆参观的村民王师傅笑着说。
“村使馆”由五部分组成:难忘岁月、红色年代、致富之路、腾飞巨变和宏伟蓝图。用实物、照片和影视等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载了从1949年7月14日宝鸡解放到2015年,石坝河村的历史变迁,以此来反映全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的巨大变化。“传承文化,留住记忆,不忘历史,是我们建馆的主要目的。”张宏强说,他们前期经过深入调查,精心考证,访长辈,寻旧物,大量收集遗留史料,科学编辑,精心设计,将科技和历史相结合,图文并茂。让人们在方寸间看到了变化,在斗室内展现了历史,为爱国教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新闻推荐
最美医生杜锋一说到传染病,许多人都会避而趋之,宝鸡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杜锋医师却在传染病这块“雷区”工作13年。2003年我国爆发SARS疫情,杜锋勇挑重担,成为医院第一批SARS隔离病房的医护人...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