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车家寺别“胡抡”
到广袤平坦的蟠龙塬一转,十里八村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走杜家凹别卖文,走东坡别逞能,走车家寺别‘胡抡\’。”
这话从蟠龙镇街头晒太阳的老汉嘴里吐出,虽然带着一丝玩笑,也颇有些郑重告诫外人的味道,令人为之一震,马上问:“老先生,这话啥意思嘛?”
老汉咧嘴笑着说:“杜家凹村过去净出做官的文化人,所以你卖弄文字别去杜家凹;东坡村能人多,你能,他比你还能,别在东坡人跟前逞能;车家寺嘛,那儿的人心齐,外面人去要规规矩矩!”“老先生,我正要去车家寺,这村人心有多齐?”记者询问了起来。
老汉声音明显提高八度:“村子人心齐得厉害!塬上看大戏,只有他车家寺村人走得最晚,为啥?要等齐最后一个村民,大家一块走。心齐就能成事儿,以前年年办社火,蟠龙镇有几个大村争主办权,都争不过车家寺村。这个村年年占上风、抢头彩,甚至在古时候,因为村子人心齐、力量大,大家都对这个村心存敬意,骑马、坐轿过村的都下马、下轿。”
过去外姓人来定居须改姓车
蟠龙镇老汉的话言犹在耳,记者不觉已走进车家寺村。一座高大轩敞的村委会办公楼横亘眼前,走进去,只见满墙的荣誉牌匾挂得整整齐齐,“ 2017年度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牌匾挂在正上方最醒目位置。
真是先声夺人,记者暗想。这时从门外进来一人,正是车家寺村主任车建英。
车主任 50多岁,待人随和,记者与他攀谈起来。
“你说的那个骑马过村的规矩,现在早都不讲究了。其实过去还有一个规矩,同姓不通婚,外姓人来定居须改姓车。”车主任说。
看记者咂舌,车主任侃侃道来:原来,车家寺人的得姓始祖乃西汉昭帝年间的宰相田千秋,田千秋老年患有腿疾,皇帝特赐给他一辆小车上朝,当时人把他叫“车丞相”,久而久之人们只当他姓“车”。田千秋也很喜欢这个“车”字,为感谢皇恩,就嘱咐后代以“车”为姓。明洪武年间,车氏有一个叫车翰劳的人,从山西洪洞迁徙至关中大椿岭(即今宝鸡贾村塬)定居,从此车家人就在这住下了。
从车翰劳的下一代,车家人丁开始兴旺起来,子孙按长幼血亲排序分为大房、二房、南房、北房和东院,各认支脉,以此繁衍生息。不知从哪一辈起,车家人定下个规矩:同姓不通婚,凡是外来人口都需要改姓为车,否则不能落户,不能继承产业。“当时的规矩,是为了保持家族的繁荣,保证车姓人发展壮大。”车主任说。
人心齐做事就顺当
车家寺村的村容村貌很漂亮,房屋都是那种硬山顶花脊样式,看着很是气派。道路九纵七横,把村庄划分得像棋盘一样。 2011年规划修路时,占据规划点的土坯房、猪圈和土厕有一百多处。村委会发动广大村民,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彻底清理了“三堆三乱”,为修路扫清了障碍。这几年,无论是修建新祠堂,还是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改炕等工作,推进都特别顺利,为啥?车主任把这归结于人心齐、团结。“环境综合整治结束那年,省上有个参观团来,团里有人看了对我说:‘你这也没啥特别之处嘛,房子都盖得一样,搬迁村都这样子!\’我说我们这是自然村,几百年了一直这么整齐。那人很惊讶,说那真是不容易。”
车氏祠堂坐落在村西北老路上,一座带门头围墙小院的仿古建筑,院里新砌石碑立于 2012年,村民筹款十余万元重新修缮了祠堂。
在祠堂老路的东口,六个老汉并排坐,晒太阳。记者一问,全姓车。“我大房的”“我二房的”“我北房的”,六个老汉纷纷自报家门。一旁的车主任解释,所谓“房”,早已不是具体的房屋住所和东西方位了,而是根、是血脉,驻扎在心里,每个车姓人都能从中找到归属。“那句‘走车家寺别胡抡\’,你们咋看?”记者问老汉们。“说明咱团结嘛。”老汉们相互一看,会意地笑了。
最能说明车家寺人心齐的有两件事:祭祖和装马社火。老汉们说,祭祖每年大年三十中午 12点准时开始,小辈奉香轮拜长辈,最后交辈分最高香案上香。每年从除夕夜持续到正月初一中午,非常热闹。而且在村上品行不端、游手好闲的后生,是不能进祠堂的。
装马社火是车家寺村的一个特色。马社火最早用马,然后用拖拉机,再后来用小型汽车,如今又用马。因为车家寺人觉得,马社火还是用马有传统的感觉。马现在哪里找?从关山牧场。一场马社火,马匹就要准备二三十匹。村里老规矩:装马社火,所有村民都参与,能干活的干活,干不了的跟着队伍游行跑龙套,以壮声势。一说装马社火,年轻女子争演穆桂英,争得面红耳赤;中年汉子争霸王、争关公,争得猴急上下。社火装好了,游演前先派出探马。探马就是“孙猴子”,要求年龄 22岁以下的男孩扮孙悟空,舞着金箍棒在前面带路,这样串走四五个乡村方罢。“别的村办这事,锣鼓手都凑不齐;俺们村, 60多岁的老汉鼓绳子坠肩上,敲着锣鼓一走十几里路,那心劲大得很!叔,你说对不?”车主任问一老汉。
老汉连连点头:“对着哩,对着哩。”
其实,车家寺村还有些不便于言传的老规矩,比如,不能说“凉人”这个词,“凉人”是本地方言,有生冷蹭倔之意,村里人对这词很忌讳;再比如,下象棋时从不兑车(避撞车之意),“打的”不能叫“打车”。想起《老炮》电影里那个经典台词:“一切都要讲规矩!”这些老规矩让车家寺村显得更有趣味、更有个性。
图说:
①车家寺村民居都是这种硬山顶
②车氏祠堂
③车家寺村翻修了老戏台
④老汉们都姓车
新闻推荐
今天,由宝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宝鸡日报社合作开办的《质量专刊》终于和您见面了。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上的国际化城市、装备制造业名城、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