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很多人家里都有簸箕,市场上也售卖着各式簸箕。可是在渭滨区新渭路市场里, 76岁的老人张雪峰坚持纯手工制作铁皮簸箕,一个簸箕需要他用木槌敲打上千次,做好最少需要半个小时。虽然只卖几元钱,买的人也少,但是老人已经坚持了 7年。大家说,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在发扬工匠精神哩。
3月 26日,记者一走进渭滨区新渭路市场,就隐约听见“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顺着声音寻找后发现,一位老人正在小摊前认真地用铁皮做簸箕(见左图)。只见他动作麻利、技术娴熟,做出来的成品造型漂亮,不少路人停下脚步,边看边啧啧称赞。“我今年 76岁啦!”这位老人说出自己的年龄时,脸上颇显自豪。记者询问后得知,老人叫张雪峰,就住在附近。年轻时,曾在天津跟着师傅学铁艺,后来去了宁夏当兵,复员后进入原宝鸡鞋厂工作,直至退休。“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必须找点事做。”老人说,他重拾旧手艺,喜欢拿木槌用铁皮做簸箕,大的小的都做。子女多次劝说他,做簸箕费时费力又挣不了几个钱,别干了。可是,他说有事儿干,证明自己还能行,他不在乎能挣多少钱。
老人的摊子前待售的成品簸箕,从小到大 5种型号摆了一溜儿,标价分别为 3、 4、5、 6、 7元,最小的簸箕与成人手掌大小差不多,看起来小巧精致。一位熟悉老人的市民说,老人已经在这里摆摊 7年了,他手艺好,簸箕卖价又便宜,很多人都是慕名前来购买。本报记者王怀宇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张超)3月26日,华商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宝鸡将举办第四届中小学生合唱艺术节,为学生搭建艺术实践舞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据了解,此次艺术节期间,市教育局计划组织中小学生传唱经...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