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题照片:石油化工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在北海强势崛起。本报记者 李君光 摄北海电子信息产业牢牢坐稳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头把交椅,距离千亿元的目标越来越近,产业集群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本报记者 李君光 摄冬日暖阳,送来了一份2014年北海市经济社会逆势发展的喜人成绩单!
这一年,我们团结拼搏,迎难而上,真抓实干;
这一年,我们健康持续,稳步发展,夯基筑梦;
这一年,我们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
这一年,一个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再次夯实产业支撑;一件件民生事业,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一条条空中航线、一列列飞速高铁,“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延续着开放的生机活力……2014,珠城人民一路走来,步伐铿锵,砥砺前行!
2014年,是艰苦卓绝的一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超出预估、下行压力超过预期,专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预测指标不断下调,全国和全区经济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
就在这样形格势禁的非常年份,北海却呈现出了衔枚疾进的喜人态势:在广西14个地级市中唯一实现年初预期目标,并保持两位数的GDP增长速度,“速度快、质量好、结构优、后劲足”的特色鲜明,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曾经,人们喜欢用“潮起潮落”来调侃北海的发展。因为没有坚实的产业支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北海总是走不出“潮起即兴,潮落即衰”的历史循环。而从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2009年起,从危机中成功突围的北海,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不断加速且不可逆转的快车道,令人瞩目和惊叹。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北海GDP为276.5亿元,2014年达到828亿元;2008年,北海财政收入为27亿元,2014年达到127.39亿元;2008年,北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91.1亿元,2014年达1597.9亿元;2008年,北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00.3亿元,2014年达到780亿元;2008年,北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98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09元;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10元。
宿命如何被打破,奇迹又怎样产生?从这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我们可以找到这座城市实现跨越发展的启示。
夯实产业基础,
挺起“绿色”工业脊梁
1月14日,北海中电产业园内,冠捷显示科技(北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熟练、飞快地进行着贴片、插件、组装等各项工序,一台台崭新的显示器在他们的手中诞生……2014年,在全球显示器需求量总体下降的形势下,该公司显示器产量突破500万台,与上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
上月26日,北海诚德集团年产量120万吨、产值达150亿元的冷轧项目在铁山港(临海)工业区正式投产。这套整合了国内外设备技术最先进的生产线,在国内同行业罕见地做到了废酸废水深度处理回收使用、实现零排放。该项目一期总投资24亿元,设计年产量120万吨,今年5月项目全面运营后,将形成年产120万吨高端不锈钢冷轧带材生产规模,可实现年产值150亿元。
这些重点企业和项目热火朝天的发展态势,是目前北海工业经济的一个缩影。曾几何时,拥有这样的现代化工业企业,还是北海人的共同梦想。
作为一座沿海城市,北海有着不少顶“高大上”的“帽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之一,我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座沿海城市之一,西南出海大通道,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桥梁……然而,2009年以前,北海“城市基础差、经济总量小、发展底子薄”的状况,使得这些“帽子”名实不副,机遇擦肩而过,辉煌“昙花一现”。
痛定思痛,北海人深刻认识到:过去,北海虽置身开放前沿,但是缺乏产业支撑,城市内生力不足,难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几度繁荣主要寄望于外部力量的带动。当外部力量一旦撤出,便迅速沉寂了下来。
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小东指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繁荣发达的必由之路,而产业的发展则是工业化的具体体现。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北海,必须补上工业化这一课。唯有在产业上寻求突破,夯实产业基础,加快产业发展,才能复兴北海。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2010年初,北海市委作出了“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战略部署。通过实施“三年跨越发展工程”,不断夯实产业基础,补齐工业短板。在“补课”的过程中,既注重“量”的增长,更追求“质”的提升,加快推进三大千亿元产业,最终成功甩掉了“无产业支撑”的帽子,实现了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强势崛起。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也最能说明问题。这组关于北海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北海工业近年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轨迹:2009年,236.5亿元;2010年,365.9亿元;2011年,550.7亿元;2012年,1020.9亿元;2013年,1300.9亿元;2014年,1597.9亿元。
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成为这组递增数字的根本支撑。2014年,这三大产业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12.95亿元,占比达82.2%。三大优势产业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挺起了北海的工业脊梁。
其中,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包括软件服务业和电子保税物流业)总产值突破810亿元,同比增长24.6%,牢牢坐稳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头把交椅,距离千亿元的目标越来越近,产业集群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中石化在2013年已经满产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挖掘改造,2014年加工量增长2.54%,产量的增加弥补了价格下滑的损失,稳定了石化行业的增长。全年石油化工产值达303.9亿元。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北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顾乃峰、陈承才辞去北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