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顿护士和华丝传教士 19世纪是科学重大发现的时代,医学发展很快,护理学随之发展。南丁格尔创建了现代护理和护理教育。1860年6月南丁格尔在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开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现代护理教育;1862年协助创建了利物浦第一所乡村护士学校;1881年又创建了军队护士学校。
南丁格尔学校,在其初始即对护理工作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在此后的几年中,整个英国和爱尔兰成立了许多训练学校。在上世纪头十年中,护士学校开始训练护士为麻醉师。公共卫生护理的另一重要部分,为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护士站。英国的护理事业得到非凡发展,护理成为一种新的医疗技术,南丁格尔迅速传遍全球。
1861年出生于英国中部的拉格比市,一个名字叫波顿的女孩,当她长大后,到位于伦敦北部的纽因顿斯托克求学,在那里接受了当时南丁格尔创立的现代化的护理专业培训和南丁格尔强调的奉献精神的熏陶,她立志像南丁格尔那样献身崇高的护理事业。波顿在纽因顿斯托克学习护理期间,麻醉学和外科学、产科学、公共卫生学等专科护理技术已被接纳成为护理教育的一部分。她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成为一名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和麻醉、手术等专科医疗护理技能的专业护士。
波顿护士没有留下任何关于自己生平的记录,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个人信仰同南丁格尔一样,是一名基督徒,并且为了事业不结婚。当时,南丁格尔过分强调护士的奉献精神,那个时期,许多医院的护士不许结婚,如要结婚,首先须辞职。
波顿护士是一名志愿者,在英国日渐浓厚科学气氛的影响下,1897年有一天突然冒出要到东亚古国工作的念头,36岁的她报名应聘C.M.S.海外医学传教士,7月20日,她被聘用,旋即被派往中国。当时的中国,在英国人看来,是一个极其遥远的国度,若女性远涉重洋,到那里去,被视为冒险之举。波顿护士下决心放弃英国热门工作,前来中国贫穷落后的地方志愿服务。这时,她在C.M.S.的安排下,与同时成为大英传教会传教士的英国剑桥市人,32岁的华丝小姐结伴从英国启程前往中国。波顿护士和华丝小姐在香港接受3个月短期训练之后,1897年11月8日抵达了北海,开始了在中国的新医学征途。
刚踏上北海这片土地,波顿护士立刻感觉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虽然来北海之前,看了许多有关中国的书籍和报道,在香港也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短期培训。但是北海这个地方和香港有天壤之别,首先,当地话属粤语系列,听起来有很大的差异,一时要听懂相当困难,当地有许多习俗也同香港不一样,与自己的国家更是截然不同。19世纪末,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男女授受不亲”是严格遵循的祖传训诫。人们无法理解,一个姑娘能在公共场合照顾患者,尤其是居然走进都是男人的病房,做为男人打针、换药、清洗之类的护理服务,被认为是有辱斯文、“伤风败俗”。
因此,在北海普仁医院,波顿护士看到门诊和病房有许多患者需要护士帮助,但患者对她却是拒之千里,甚至惧怕她。这让波顿护士感到十分失落,甚至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这是我放弃优越的环境要来的地方吗?这里这么多患者,而我个人所能做的是多么有限,那么我的工作究竟有什么意义?”在意志薄弱和信心摇摆的时候,护士学校所经历的一切在回忆和怀想中变得那么贴近,那么温暖。她像突然点亮了心灯,透过南丁格尔那盏小马灯,她获得了力量,平静下来:“不能退却。”因为从事护士这样职业的女人一般都比较坚韧,否则在当时的环境里难以生存。波顿护士坚定地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她开始制订计划,每周利用一个下午走出医院到城镇居民中探访……
于是,她开始,也是开创、开拓了北海护理学的新天地。
新闻推荐
...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