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区平阳镇竹新村的现代农业助力农民增收。本报记者 李君光 摄
本报讯(记者 黄娴)农民群众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近日,北海市启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通过建立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重要基础,以工资性收入为重点突破,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为主要补充的多元化增收支撑体系,构建持续、快速、稳定的增收长效机制,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发展中收获更多的“真金白银”。
按照计划,到2015年,北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0168元、力争达10259元,首次突破万元;到2020年达到17919元、力争达到18902元,接近2万元,2015—2020年确保年均增长率达到12.0%,力争达到13.0%。
据悉,为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实现,北海市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强化支持保护力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建立和完善产权制度,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农民收入倍增扶持政策;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农民增收条件。
其中,在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方面,北海市将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加强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培育一批强优农业产业;继续扩大北海市水产业的优势地位,优先发展南方肉牛、奶水牛、优质家禽、生猪等特色畜牧养殖业,推进适度规模养殖;深入实施北海市农业产业化“126”工程,通过调整和升级现有农产品加工基地布局,重点在北海工业园区、合浦工业园区、铁山港(临海)工业区、海城区工业园等建设一批产业聚集、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充分挖掘北海市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节庆农业, 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工作,推进农业向“接二(产)连三(产)”延伸,增加农民在第三产业的经营性收入;重点做大景点沿路、滨海沿线星级“农家乐”、“渔家乐”,形成大冠沙金海湾生态农(渔)业休闲观光旅游区、营盘青山头渔业休闲观光旅游区、涠洲岛热带农业休闲区、廉州-星岛湖农业休闲假区、山口红树林海岸农业生态旅游区、曲樟湖光山色观光农业旅游区、南北高速——北铁公路沿线花卉瓜果农业休闲体验区等休闲旅游区,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一户(船)一景”的农业休闲旅游品牌;优先发展罗汉松、名贵花卉、金花茶等林业优势特色产业以及林—菜、林—畜、林—禽等林下经济产业和庭院经济,着力提升森林经营质量和效益;抓好“三避”、间套种、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小区养殖、无公害标准化种养,以及甘蔗、花生等作物的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新闻推荐
民警热情为群众讲解办证填表注意事项。北公宣 摄...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