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卫建
通 讯员 管林建
本报讯 昨日本报报道了车管所门前聚集着一群“帮忙”挂牌、审车的车“虫子”的问题之后。引起了众多市民的关注。
昨天记者联系到了市交警支队车管科科长荆希刚,据荆科长介绍,在门口摆摊的这些人自打车管所搬到新址后就出现了,他们就像在医院门口的“医托”一样,看到有车主想到大厅办理手续,他们会拿出“里面没有人你办不成事”、“交给我钱,我全给你办成事”等幌子,诱骗市民钱财,他们管这些人叫“车虫子”。
荆希刚告诉记者,他前些日子在滨州市的一家论坛上看到有人公开叫卖5个车牌,他当时感到很意外,第二天他立即到车管大厅对5个车牌的信息进行查询,查询结果是:其中的2个已经在大厅公开了数日还没有人申领,剩余的3个在一年前就已经有了车主,“很明显,帖子就是骗人的,很有可能就是车‘虫子\’发出来的。”
针对“车虫子”出现的背景,荆希刚分析一方面是不法分子受经济利益驱使,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很多市民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认为“有人好办事”、“花钱好办事”,这些都给了不法分子可趁之机。
就“车虫子”的治理问题,荆希刚介绍以前滨州市交警、治安、刑警等多个部门都有过联合打击行动,但由于“车虫子”和受害者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关系,因此很难立案处置。
“为了防范这些不法分子,我们把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监督电话等信息都张贴悬挂在了车管所大院、大厅里的显著位置,去年我们还专门设立了引导员,引导市民办理业务但是还有有市民受骗。”荆希刚说道,“对于广泛存在的‘车虫子\’,我们公安部门今后还将加大打击力度,此外,市民一定要加强防范意识,不给不法分子行骗的机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郭 笑通 讯 员 樊德强 寇明慧本报滨州讯 市民王女士2009年10月份花费约1750元购买了一台某知名品牌洗衣机,然而,一星期后在...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