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凯
见习记者 陈南
本报讯 什么样的培训班才是合格的?孩子上培训班应注意哪些事项?本报继昨日刊出《暑期培训班宣传上演街头大战》之后,记者带着以上问题采访了滨城区教育局职教科。
滨城区教育局职教科有关负责人说,家长给孩子报名时,务必辨别培训机构是否具备教育部门颁发的《民办教育许可证》。在培训过程中,若培训机构出现办学质量问题,家长可到教育部门投诉。
该负责人介绍说,办学许可证是民办教育的合法证件,获得办学许可证的教育机构才可以办理收费许可证、机构代码证、法人资格证,以及进行业务相关的广告、招生、教育教学等活动。目前,据记者了解,市区仍有多所培训机构没有相关办学手续。
为预防培训机构携学生费用逃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做出了相应的押金措施。“非学历教育办学的机构要交15万元的押金,这部分费用即是一个规范的民办培训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同时也能有效防止培训机构携学生学费逃跑。”对于已经终止办学的民办学校,要收回办学许可证和公章,并且登记注销,刊登停止办学公告一个月后,如果没有财务和民事纠纷,所交的15万元押金就会返还,该负责人说,滨州目前存在着近百家教育培训机构,而注册的只有几十家,对于那些没有注册的培训机构一直很头疼,“每年都查处,但查过后不久会又出现。”
本报提醒广大读者朋友,如果生活中发现了问题培训学校,可以直接与教育部门取得联系,同时本报也可通了24小时帮办热线:15505430155。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杨海滨通 讯 员 赵 鹏本报讯 近日,滨城区天成小额...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