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路彩云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市委、市政府积极打造“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层次,突出辐射带动”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民盟滨州市委认为滨州建设中心名城需要医疗卫生事业优先发展。依托滨医附院,建设黄河三角洲医学中心,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造“黄三角中心名城”名片有重要意义,势在必行。
>>建设黄河三角洲医学中心的必要性
建设黄河三角洲医学中心,使优质医学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科技人才队伍在医学科技创新领域的双向交流和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可以提高区域内医学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医疗服务特别是疑难危重疾病诊疗水平。
建议依托滨医附院建设黄河三角洲医学中心,该院学科发展优势突出,专业队伍基础良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地理位置条件优越,医院品牌影响深远,且是区域内滨州医学院唯一的直属附属医院,在医学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建设黄河三角洲医学中心的发展思路
成为区域的医疗服务中心。2015年,医院建筑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床位增加到2600张,资产总值达到22亿元(其中设备总值达到6亿元)。年门诊量达到150万人次,年入院病人达到8万人次。开展5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项目,组建10个具有较高水平的特色学科群,建成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疑难危重疾病诊治中心和高效医疗服务中心。
成为区域的健康促进中心。普及健康教育,推广绿色、生态、健康理念,注重发挥中医药优势,扩大母婴保健、健康管理服务覆盖。适应区域人口老龄化趋势,建设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护理专业的托老机构,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健康管理中心。
成为区域的医学人才培养中心。在现有省级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加强建设,争创国家级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使之成为黄三角区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生培养基地、社会化学员培养基地和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地。
成为区域的医学科研创新基地。近3年内,争取新增1-2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创建4-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力争在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搭建区域内共享共用的医学科研高层次平台。争取成为区域的重大疑难疾病防治临床和技术指导基地、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培养基地、对外交流与合作引智基地,成为全省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争取省政府把黄河三角洲医学中心建设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一)科学统筹规划,推进基础建设。医院将坚持统筹规划,集约高效发展和属地化管理原则,紧紧适应区域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实现资源合理利用。近期,在充分论证总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把建设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作为重点工程,带动医学中心有序快速建设。
(二)完善共建机构,落实配套政策。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与滨医附院成立黄河三角洲医学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推进项目报批立项工作,组织相关部门调研论证,开展整体规划,争取省政府把黄河三角洲医学中心建设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市政府协调地方有关部门,在综合规划、立项审批、拆迁改造、筹资融资、配套设施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科研项目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王国锋滨州市汽车消费近年来呈现出迅猛增长势头。从数据上看,滨州汽车年销量从2010年的43000辆增长到2011年的65852辆。预计到2015年,滨州市将达到年均十万辆以上的新...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