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慈善先锋榜
□本报记者 路彩云
通 讯 员 陈秀艳
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是中国重要的家用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基地,综合排名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两位。企业在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不忘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尽最大努力回报员工、回报社会。
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为构建和谐滨州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受到社会的好评。2010年,公司不断投入资金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共计投入38万元进行职工餐厅改造,自12月初开始,基层员工每人午餐补贴由2元提高到3元,公司每年需要多支付200万元。投入20万元为车间安装41台直饮式饮水机,极大地方便了员工。
公司筹集10余万元资金帮助公司的困难员工。同时,公司为敬老院安装空调,并定期为敬老院、学校等团体捐助毛毯、毛巾等生活物资。2010年,公司为青海省玉树县第二民族中学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电脑,并命名为“亚光电脑室”。
2011年,公司在改善员工生活条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全年总计支出职工午餐补助436万元,并投资30余万元为职工增加了饮水机、有线电视,增加了图书室、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地等。同时,公司设立了1000万元的企业慈善基金,用以帮扶和救助企业及社会上的贫困人士和团体。2011年,公司帮助本公司困难家庭助学金2万元,援助困难家庭9.86万元。给新疆喀什民委贫困县捐助70万元,给滨北敬老院捐助钱物1.35万元。
稳定是企业发展的前提,解决后顾之忧是促进职工稳定的有效途径。2012年,相关部门按照年初公司制定的做好员工后勤服务工作的总目标,积极改善员工的生活环境。2012年初,走访困难职工38位,发放救助金6.66万元。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助学金2家计1.3万元;救助重病职工2位计1万元。
公司始终不忘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2012年为山东菏泽曹县侯集回族镇回族村捐助70万元,为滨州伊斯兰教协会捐款60万元。投资11万元帮助滨北窦家村修建公路。公司时刻关注周边老人及残疾人的生活条件的改善,在前几年为福利院老人安装空调的基础上,2012年为滨北社会福利院和聋哑学校赠送毛巾、毛毯、月饼、食用油等慰问品,得到本地政府的高度称赞。
新闻推荐
市区连日异味 污染源将锁定 ■本报联合环保部门向市民征集线索■如有线索请致电本报 或拨打12369进行举报
▲3月22日凌晨,环境监察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一处炼油作坊>>环保部门:可能存在偶发性或间歇性偷排偷放 22日凌晨12点,根据之前群众投诉的市区异味...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