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蒙城新闻 > 正文

生机勃发看“三农”

来源:亳州新报 2010-12-15 17:53   https://www.yybnet.net/

杨庄新村二期工程现场

“十一五”期间,亳州市围绕粮食、药材、蔬菜、畜牧等优势产业,以基地建设为载体,通过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基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基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连基地,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农产品产业带。

通过五年的发展,亳州市农业产业化优势突出,农民收入不断攀升,新农村建设亮点频现,传统的农业大市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

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

“十一五”期间,亳州市农业发展成绩突出,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87.46亿元,增长为2009年的122.5亿元,期间每年都呈增长趋势。

近年来,亳州市以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振兴计划为抓手,采取“行政保面积,部门保技术,示范保产量”等超常规手段,粮食生产连创佳绩,2009年全市粮食总产448万吨,比上年增长6.6亿斤,占全省增量的一半以上;2010年全市小麦总产294万吨,比上年增长3.8%,平均单产468.6公斤,连续5年全省第一;涡阳县、蒙城县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涡阳县首次跨入全国20个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之列,并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小麦千斤县”的创建目标。

通过不断发展,全市中药材种植已达400多个品种,共有800多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8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药材种植面积80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年产值20多亿元。有4家企业、2.3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品种20多个。

亳州市大力实施“畜牧业振兴计划”,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2009年,全市各类畜禽养殖场(大户)13388家,肉类总产26.8万吨,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

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形成30万亩苔干、6万亩桔梗、12万亩朝天椒、2万亩韭菜、5万亩甘蓝、1.5万亩日光温室蔬菜等生产基地。

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十一五”初的2569元,增长为2009年的3977元。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新农村规划479个,已开工建设新村183个,越来越多的百姓过上了城市小区化生活。

新民居内农民过上新生活

自来水、水泥路、太阳能热水器、小别墅、活动室……看着村子近几年的变化,谯城区淝河镇杨庄新村村民刘志亮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十一五”开局之年,淝河镇原来的杨庄村、曹桥村、丁老家三村合并成新的杨庄村,新规划的950亩土地上,掀起了新村建设的浪潮,一期工程完成后,这里已经迎来了387户居民,刘志亮便是其中之一。

“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搁在十年前我想都不敢想,要不是党的政策好,让农民有了更多的致富路子,老百姓哪有钱盖这样的房子啊。”站在自家楼房前,刚刚搬进来不久的刘志亮向记者介绍了整个新村的建设情况。

和刘志亮一样,村民耿敬志也刚搬进新居不久。“住在新建设的小区里,感觉和城里没什么两样,超市里啥都卖,生活方便得很。原先的老村子比较零散,房屋拆掉后节约了不少土地,这些地整理好后分给我们老百姓,又能继续种庄稼。”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耿敬志高兴地说。

杨庄新村自2009年3月份动工以来,如今已经建成了505户住宅楼,完成搬迁387户,其中田庄自然村进行了整体搬迁。这个规划住宅为1786户的新村,目前二期工程正在有序进展。

如今,亳州市新村建设已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蒙城县王集乡潘王中心村、谯城区城父镇刘楼新村、利辛县西潘楼于寨新村……快速崛起的别墅群,成为亳州市新农村建设的风景线。

“十二五”末

打造百亿斤粮仓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省加快皖北发展的政策机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着力点,做活农业发展这篇大文章,着力打造“中华药都”、“白酒之乡”、“皖北粮仓”,农业农村经济走上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千年药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目前,亳州市5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已经出台,在2012年以前将重点建设“酒、肉、面、养生食品”四大产业链,实现农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国际化。

到“十二五”末,预计亳州农业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并拥有1个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皖北百亿斤大粮仓。

现代农业雏形显现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已形成以白酒、药材、肉制品、粮食加工业等为骨干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形成“四轮”并驾齐驱的良好态势。

2009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达803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25家,市级148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05.6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149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39家,超5亿元的2家。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园被评为首批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全市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120多家,年加工能力300多万吨,初步形成谯城区大杨、涡阳闸北、蒙城开发区和利辛粮食产业园等粮食加工集群。

全市有18个粮食产品认证为“绿色食品”,8个授予“省级名牌农产品”,谯城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质小麦加工示范区”,亳州市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面粉加工强市”,基本形成了以面粉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为基地,以活跃城乡近百个粮食营销组织为纽带的小麦产业链。

新闻推荐

重特大交通事故演练保安全

12月21日,蒙城县救援人员将“车祸伤员”抬上救护车紧急转移救治。当日下午,蒙城县举行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县公安交警、消防、医疗及交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参加了接警、...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生机勃发看“三农”)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