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的房屋掩映在高大的杨树林中
在蒙城县农村地区,房前屋后的闲余土地无不站立着高大挺拔的杨树;在有林业“老大”之称的涡阳县,杨树普及率占90%,人均拥有杨树40棵。
然而,素有“杨老大”之称的杨树,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频繁地向我们发出生态风险的警示。今年上半年,小小的草履蚧再次群起向杨树发起攻击。
“栽杨树、发杨财”
“十几年前,它们几乎和旁边的杨树同时种下,但现在看来杨树要比它粗5倍都不止。”蒙城城西小辛集乡何楼村,60多岁的村民孙治淼指着自家地头的两棵楝树说。
“栽杨树、发杨财”,孙治淼告诉记者,二十几年前,村里要求统一种植杨树,统一采伐。“杨树地每亩收入约3万元”,让老百姓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全种上相当于“林业银行”的杨树。
“村里的泡桐、苦楝、臭椿、桑树几乎一下子消失不见,全都种上了杨树。”孙治淼说,当时各种木材价格差不多,但杨树生长周期快,经济效益高,种植杨树确实划算。
从政府引进推广到村民自发种植,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尝到经济效益甜头的农民开始自发种植杨树。如今在蒙城县乃至亳州全市的乡村土地上,到处都是成片的杨树林。大量的杨树和零星的其他树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目前在蒙城,依托杨树种植形成的胶合板厂已有几十家。不过,近两年,随着杨树种植量剧增,杨树早已供大于求,价格也从至高点每方1200元左右跌到每方500多元,孙治淼看着自家的杨树直撇嘴,“不值钱啦”。
从“栽杨树、发杨财”,到现在杨树价格下滑,老百姓关注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但发生在身边的生态变化却没有引起他们过多的注意。
“鸟变少喽。”采访中,很多上年纪的村民这样感叹,早些年十几种说不上名字的小鸟会在林间飞行鸣叫,如今连平时最常见的一些鸟类也变得稀有,但他们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虫灾拉响生态警报
在蒙城县岳坊镇岳东村村口,马如民老人看着粗壮的杨树直叹气,“数不清的小虫拼命地往树上爬,打药、焚烧都不怎么见效”。
记者看到这些学名为草履蚧的小虫时,不禁头皮发麻,只见无数长相与草鞋相似的褐色小虫密密麻麻地趴在树皮上,努力爬到树冠处吸食树叶的汁液,而树下是草履蚧厚厚的尸体堆。
大量的虫子已致该镇牛王村少数小树光秃秃,这些不甘寂寞的草履蚧又钻到村民家中,爬到锅台、饭桌甚至被窝里,让人寝食难安。
1981年,蒙城县林业局营林站站长张志宏刚到蒙城县从事林业工作。他回忆道,由于经济价值吸引和官方引导,当时白杨树的种植在当地刚刚兴起。但栽上没几年,病虫害特别厉害,老百姓看着难以成材的杨树,无不惋惜地说:“上焦梢,下弯腰,长了一身大脓包。”
鉴于树种过于单一,林业科研部门在短时间内迅速研发了杨树新品种,如今皖北地区普及的杨树品种已达80余种。但是,新产品的研发并没有阻止病虫害的频繁发生。
2007年,涡阳境内成片种植的杨树发生黑斑病,造成近3千亩新栽树苗集体死亡;近十年的时间内,草履蚧这种食叶害虫频发,虽没有大规模地对杨树造成致命伤害,确着实让各级林业部门提高了警惕,预见了树种单一的风险。
“林种结构不合理,用材林偏多,经济林偏少;树种结构不合理,杨树种植占绝对主导。”市林业局营林资源管理科副调研员孙杰说,树种过于单一让杨树失去了抵御各种病虫害的能力,雨量较大时易得溃疡病,过于干旱又易染黑斑病,短期不致命的食叶害虫和易造成杨树拦腰折断的蛀干型害虫都让林业人员伤透了脑筋。
“杨老大”不能“一统江湖”
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年底,杨树种植面积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75%以上,仅次于杨树的是泡桐。
孙杰分析认为,今年谯城区草履蚧虫害发生面积在全市最小,这与位于谯城区涡河以北的30余万亩泡桐林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改变杨树“一统江湖”的局面势在必行。
孙杰告诉记者,防止杨树“一统江湖”的最佳手段是大力建设混交林,混交林比例不能低于30%,并且应当积极倡导各地恢复种植本地树种。“建了混交林以后,生物多样性就会加强,形成自然防御体系,喜食杨树的杨舟蛾、草履蚧等害虫就会饿死,这样能有效阻隔病虫害的蔓延。此外,生物天敌也会吃掉这些害虫,比如肿腿蜂就可以吃杨舟蛾的卵。”
“10年时间,杨树直径能长到30厘米,其他树种只能长到大约10厘米。”张杰说,作为主要木材产业原料,杨树的主导地位目前仍然不可撼动,但为了防止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的病虫害的侵袭,改善生态环境,亳州市从2005年开始转换了林业种植思路,并开展了一系列优化林业结构、改善树种单一现状的举措。
引导农户种植多样化林木必须经过政府的前期试验和引导。孙杰告诉记者,蒙城县引进600余亩大樱桃林和200余亩葡萄园;利辛巩店、王人两个乡镇种植香椿3千余亩;涡阳发展600余亩竹柳种植基地……这些农民颇具眼光地用特色经济林率先打破了杨树“一统江湖”的格局。
此外,随着亳州市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各种废弃物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孙杰对此表示,为促进树种多样性,鼓励农民种植臭椿等吸收二氧化硫的树木,对净化空气,提高环境质量,增加人们生活幸福感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推荐
蒙城县小辛集乡金天地种植合作社法人代表卢佃杰改变传统一麦一豆的种植模式,瞄准山东济宁大蒜加棉花的种植模式,投资3万多元种植了15亩红皮改良大蒜。经过现场测产,卢...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