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蒙城新闻 > 正文

坛城的三道城墙

来源:亳州新报 2011-08-17 01:05   https://www.yybnet.net/

在坛城工作和生活了二十多年,对坛城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充满了感情。特别是对三道老城墙,更是印象深刻,至今难忘。

坛城在蒙城之北十六公里处,这里有山有水,山为坛城山,上古名景山,后改北冢山。水为淝河水,绵延数百里。坛城是一座古城,有3500余年的历史。夏朝末,商族迁到这里,首领成汤,曾在景山上与东方诸侯会盟,故坛城最早称景亳,是汤的初都。汤王迁都后,于此地建诸侯国——冢国,此即蒙城称蒙的由来。

北冢故城有三道城墙,称外城、中城、内城,今中城墙仍高于地平面5米余,周长4公里余,现在内城墙仍有遗迹。西周及春秋初,仍为蒙国。到了战国时期,坛城归楚,楚国于此设置蒙县。西汉中期,把蒙县改为山桑县,断续达九百余年。到了唐朝,公元742年,唐玄宗把山桑县改为蒙城县,并把县址从坛城迁到今蒙城,沿称至今。所以,坛城是蒙城的根,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称“蒙”之地。

198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省市政协、省市文物局、文化部门的专家、学者多次来坛城考察,给予“北冢故城”很高的评价,认为这里是商朝的古城址,有挖掘和研究价值。北冢故城早在1996年就被列为蒙城县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9月12日,市政协在坛城镇隆重召开“北冢故城文史调研会”,肯定了北冢故城的研究价值。尉迟寺遗址是中国原始第一村,“北冢故城”应该是中国商朝第一城。

坛城古称北冢、山桑县,为什么又称坛城呢? 为什么会有三道老城墙呢?原来,南北朝时,宋太尉檀道济带兵伐魏,由于军中无粮,退兵山桑,被北魏围困,檀道济号召士兵夜筑沙台,迷惑敌人,“唱筹量沙”,智退魏兵,使山桑黎民百姓避免了一场战火,这在我国军事史上是一个以智取胜的著名战例。为纪念大将军檀道济的功绩,当地百姓便上书朝廷把山桑城改为檀公城,后檀公城又演变为坛城。

走进坛城的老城墙内,你会发现这里有好多古迹,如汤都古城、北冢山、量沙台、王常墓、饮马泉、龙山文化遗址等。坛城地处三县交界处,多种地域文化交织碰撞,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自清代康熙年间起,每年的3月28日为一年一度的北冢山古会,规模大,影响广,为蒙城县著名的民俗盛会。

坛城是一本散发墨香、古朴厚重的书籍,让人百读不厌;坛城像一壶醇香扑鼻、沁人心脾的美酒,陶醉在如画的山水之中。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对北冢故城、北冢山重要历史文物景点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了保护和维修,特别是“北冢文史研究会”近年来做了大量的历史研究和文字工作。

今天,当你走在坛城的三道老城墙之上时,一种历史的使命会让你感到责任重大,一定要让这些历史文物保护完好,一定要让这些历史文物为蒙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马  彦)

新闻推荐

她是人民群众的守护神 □本报记者 丁静 实习生 王梦丽

编者按: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亳州市把党风廉政作为其一项重要内容,精心构建廉洁高效的党风廉政建设新格局。廉政精神贯始终,创先争优典为范,本报今起推出“廉政风采——创先争优...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坛城的三道城墙)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