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河大寺枢纽全景。
一项项重点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效益,一滴滴清泉流进农民心田,一眼眼机井滋润着万亩良田……过去的几年来,防洪减灾能力不断增强,水利建设与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梳妆扮靓母亲河
走在涡河公园内,涡河水面如镜,两岸风景如画。河水静静地向东流淌,无声滋润着万亩良田。河道淤积、堤防残缺、满目疮痍的昔日涡河景象已不复存在。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上游引黄淤灌,加上水土流失,致使河道淤积严重,涡河流域的防洪、除涝能力偏低,防洪能力不足10年一遇,排涝能力不足3年一遇。1982年以来,涡河治理仅限于低标准的应急处理,全流域的统一治理一直未能启动。近年来,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
2000年、2003年、2007年、2008年四次洪涝灾害至今还历历在目,因灾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2005年1月7日,随着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在亳州市大寺枢纽工地举行的涡河治理工程开工典礼一声炮响,涡河治理的大幕拉开了。
一直以来,总投资达12多亿元的涡河近期治理工程都被称为亳州市的“一号工程”。在其尚未全部完工时,就已经开始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效益。据记者了解,2007年7月的特大洪水,涡河沿岸仅农业就比2003年大水的受灾面积减少近百万亩。
随着亳州的“一号工程”——涡河近期治理工程的完工,140公里涡河河道淤积、堤防残缺、低矮破烂、险象环生的局面彻底消失。
通过近五年来的持续治理,涡河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83亿元,河道清淤2435.19万立方米,建成25座沟口涵闸,涡河上大寺、涡阳、蒙城三大枢纽工程,其加固后的节制闸和新建的深孔闸泄洪能力均增加800立方米/秒以上,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亳州城区段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不仅堤坝牢固,而且景色幽美,岸线顺畅。其25座沟口涵闸也是绿地绵延,一闸一景。
百万群众喝上安全水
在蒙城县楚村镇李马村,村民李涛涛拧开了水龙头,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欢快地流淌出来。记者看到整齐划一的楼房、整洁优美的环境,如今家家用上了自来水。
李马村自来水厂总投资达到120万元,可以供给1.2万人喝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和李涛涛一样,李马村家家用上了自来水。
据统计,亳州市农村饮水不安全类型主要有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水源保证率不达标四类,涉及不安全人口148.83万人。自2005年开始,亳州市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2010年,已让全市107.8万群众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255处供水工程遍及全市村庄各个角落。
如今走进亳州市的乡间村落,到处可见已建成的这些饮水工程点,这些建设点星罗棋布般地构成了农村发展的新亮点,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一剂活水。
亳州市农村很多地方通自来水后,农民不仅喝上了安全水,还有不少农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购买了洗衣机,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蒙城县楚村镇李马村村民张素芳告诉记者,“有了自来水后,洗澡、洗衣服、做饭,都方便了。”
亳州市在《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与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人口为398.38万人;到2015年底,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全市农村地区。
让大旱不“渴”大涝不淹
过去几年来,亳州市不断加大投入,全力建设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据统计,“十一五”的五年间,亳州市投入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金8.79亿元,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01.62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97.59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93.1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73.72万亩,增加蓄水能力365万立方米,实现了亳州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突破。
近年来,亳州市持续开展了以治淮工程建设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防洪减灾能力不断增强,水利建设与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洪涝灾害和干旱缺水频发,农田水利基础保障作用十分脆弱,加快水利建设已刻不容缓。
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办法》,力争通过5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让大旱之时不再“渴”。
按照《实施办法》提出的总体目标,亳州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完善灌排设施,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5.14万亩,新增旱涝保收农田 134.79万亩;全面提升水利工程防洪除涝能力,使全市72条中小河流基本达到5年一遇除涝标准,有防洪要求的中小河流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281条大沟初步达到5年一遇除涝标准;基本建立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应急水源保障体系,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立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和预警预报系统,完善应急预案,健全防汛抗旱责任制度,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
新闻推荐
9月20日,大型玉米收获机在板桥集镇大付村玉米地里边收获玉米边将秸秆进行粉碎还田。 当日,随着天气的转好,蒙城县150余万亩玉米陆续开始收获,一年一度的秋收拉开序幕。今年,当地重点推广的集玉米收...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