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士特服装生产车间
江淮安驰汽车生产车业
全森木业生产车间
产业集聚雏形显现
清晨,漫步于蒙城县城南新区、经济开发区和道口工业园区,一阵阵花草的芳香沁入心脾。眼前,高楼耸立;远望,塔吊林立。在晨曦的映衬下,一幅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的美景浮现在眼前。
近年来,围绕着“工业蒙城”的发展思路,紧扣发展工业经济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经过不断地开拓进取、艰苦奋斗,蒙城工业支撑作用逐渐显现,集聚效应显现雏形,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工业崛起迎来了盎然春天。
4月10日上午,位于蒙城县经济开发区内的安徽福士特服饰有限公司,郁慧敏正在忙着制作衣襟。
自进入该厂上班以来,郁慧敏每月都能拿到2000元以上的工资,周末还能回老家蒙城县双涧镇照顾家人,这让她感受到了“家门口”就业的好处。
在这家长期为“安踏”、“森马”等国内知名品牌服装供货的企业里,800多名工人全部来自蒙城本地,包吃住、离家近、待遇好是吸引他们在这就业的主要原因。
公司总经理韩波告诉记者,正是在当地优惠的投资政策和充足劳动力资源的吸引下,公司决定准备在蒙城城南新区开发区增建新工厂。新工厂将达到3万多平方米,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争取在2013年内吸纳2000名工人就业,工业产值完成2亿元以上,创利税目标2千多万元。目前,年产200万件服装生产项目工程正在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完工。
与福士特服饰有限公司仅一墙之隔的安徽大普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纯出口型企业,公司的产品销往利比亚、叙利亚、伊朗、伊拉克等国家,在这里上班的500多名工人也都来自蒙城本地。公司目前正在谋划进一步扩大规模,朝着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目标迈进。
目前,蒙城县经济开发区已经入驻纺织服装类企业十多家,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为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开发区还成立了人才服务市场,不断吸纳当地居民就业。
除了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势头强劲,蒙城县煤电、农副食品加工、汽车船舶制造及改装三大主导产业也正逐渐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并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去年,这三大主导产业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3.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61.3亿元,税金2.1亿元,利润4.3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是66.96%、70.12%、77.23%、83.58%。
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为保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蒙城县始终没有放松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目前,该县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作为一家老牌食品加工企业,蒙城宏健食品有限公司正在新产品研发和销售渠道上下工夫。
“我们公司非常注重新产品的研发,目前正在打造高端的肉松系列产品,增加了素牛肉干、香辣牛肉等新产品。此外,我们还对产品外包装进行了改进和升级,提升了产品的档次。”蒙城宏健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松龄说。
另据了解,该公司的产品已经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型加油站服务点进行销售,目前还正打造网络销售平台,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公司产品也开始由面向个体消费者的单一的休闲类,向餐饮企业采购类发展。
按照规划,蒙城宏健食品有限公司到2015年底将达到年产3万吨休闲牛肉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纳税1亿元。
记者从蒙城县经委获悉,为推动产业升级,“十一五”末,蒙城万佛塔水泥公司、安徽振华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拆除淘汰了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的立窑生产水泥的落后生产方式,建立了清洁卫生节能环保的水泥粉磨站。安徽东升食品公司投入数千万元,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渣、附属产品进行综合治理,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每天节约用水150吨以上,全年节约水资源5万吨。
截止到2011年底,全县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的工业产值已达20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现价总产值的21.28%。
支撑作用逐渐凸显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业蒙城”战略部署,蒙城县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全县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工业经济迅猛增长,工业在三产中的支撑作用逐渐凸显。
蒙城县经委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全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04.9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规模工业完成94.27亿元,同比增长69.9%;全县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9亿元,同比增长34.7%;全县实现工业利润6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利润占总利润的八成以上。
2011年,全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7.3亿元,同比增长46.89%, 规模工业企业按照国家新标准,由2011年年初的39家,经过全年培育发展到71家,“125行动计划”企业发展到16家。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7.2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31.6亿元,同比增长30%。
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火车头,规模工业企业对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培育规模工业企业,蒙城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激励政策,对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税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都制定了详细的奖励标准,实行以奖代补,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规模企业,促进规模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蒙城县经委也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措施,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小微工业企业都纳入培育规模工业企业名录库,并由经济运行室负责平时的指导、帮扶、管理工作,名录库中记录着小微企业的属地、法人代表联系方式、行业类别、生产能力、发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并进行动态跟踪服务。
另外,蒙城县经委还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发展壮大,2011年共为35家规模工业企业提供贷款9480万元,使这些企业生产经营数量不断扩大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为小微企业担保贷款755笔,合计贷款6804万元,促进了小微企业快速成长为规模工业企业。
工业发展春意盎然
市三次党代会着重强调了工业经济的战略性地位。结合蒙城县实际,蒙城县把建设“工业蒙城”作为“三大蒙城”建设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打造优势产业,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目前,乘着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蒙城县工业经济发展春意盎然。
安徽江淮安驰汽车有限公司就是蒙城工业发展的代表之一。2011年11月,该公司全新微车基地正式落户于蒙城,项目总投资约13.6亿元,占地面积1000余亩。根据江汽集团公司战略布局和发展规划,江淮安驰公司将作为江汽集团公司微型车生产基地。微车新项目主要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工艺装备居国内领先水平,主要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面向国内外中高端客户群。
2011年全年累计生产汽车6600余辆,销售6200余辆,较2010年全年销量同比增长93%,全年销售收入达3亿多元;2012年公司第一季度累计销售汽车2598辆,同比增长82.32%。预计到“十二五”末,将形成年产微车15万台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带动关键零部件及物流产业15亿元,实现5000人就业。届时将成为皖北销售收入过百亿的龙头企业。
目前,投资10.8亿元的蒙城雨润食品工业园,向煤化工、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的许疃煤矿,总投资2.3亿元的蚌埠卷烟厂蒙城雪茄烟生产部,成长最快、发展潜力巨大的纺织服装业等,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蒙城工业发展的春天气息扑面而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蒙城县乐土镇双桥村前曹林村民组是一个有70多户人家的偏远村庄。在这个目前有300多人口的村庄里,村民们对舞龙灯、舞狮等民间艺术情有独钟,由他们祖辈创建的...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