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蒙城新闻 > 正文

生机勃发看“三农” □本报记者 蒋海涛

来源:亳州新报 2012-04-15 23:48   https://www.yybnet.net/

农业是稳民心的产业,农民是定乾坤的群体,农村是安天下的根基。秉承着“大农业”的发展思路,如今,蒙城县的粮食、林业、养殖业、蔬菜等产业,都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纵览蒙城县近年来的发展,“三农”问题始终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粮食生产连创新高,结构调整成效显现,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

高效农业促进增收

4月10日下午,蒙城县范集工业园区李圩村的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内,村民李雪花正在自家的塑料大棚里忙着摘丝瓜,由于大棚内的温度很高,她的脸上已经冒出了汗珠,但她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

“明天蚌埠的老客户要来拉货了,今天下午我得赶紧摘,摘好之后还要装进箱子里,别看这活不重,但琐碎得很。”李雪花说,她家的这个大棚占地三亩多,今年种植的丝瓜效益很好,每斤能卖到两块多钱,预计全年能挣四五万块钱。

在李圩村,像李雪花一样靠着种植大棚蔬菜致富的村民已经有近百户,该村的蔬菜种植还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为促进蔬菜种植业的健康发展,村民还自发组织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与蚌埠、阜阳、淮南等周边地区以及本地超市的对接,村民们不再为销路犯愁。

目前,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蔬菜种植面积达40多万亩,设施蔬菜8.4万亩,已被确定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

作为农业大县,蒙城县始终坚持“大农业”的发展思路,粮食、林业、养殖业、蔬菜等产业都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极大地推动了农民增收。

该县积极组织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玉米振兴计划,去年全县粮食总产达141万吨,成功创建了“小麦亩产千斤县”和“百万亩吨粮田”,粮食生产连续八年获得丰收,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另外,该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京徽蒙循环经济示范园、雨润食品工业园、乐土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稳步推进;2011年末土地流转面积达26万多亩,土地流转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65家;实施畜牧业振兴计划和发展设施蔬菜生产,林业产业体系初具雏形,林木资源消长趋势呈良性循环状态。

正是在高效农业的推动下,去年全县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6253元,比全市人均高630多元,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蒙城县农业的快速发展,除了得益于政府各项强农惠农的政策,也离不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位于蒙城县篱笆镇姜刘村的茨淮新河灌区配套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4万亩,排涝面积18.1平方公里。该工程的实施,改善了灌区用水条件,提高灌溉质量和灌溉保证率,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跑水、漏水、漫水等现象,减少了劳动强度及劳力投入;减少了地下水的利用,便于保护和开发利用水环境、水土资源,对于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一年里,蒙城县新增灌溉面积4万亩,新增除涝面积3万亩,改造农村危桥66座,解决了6.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另外,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去年完成造林面积1万多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0万亩,并通过了全省绿化模范县验收。

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现实下,蒙城县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1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83%。

“现在收庄稼、种庄稼都是机械化,再也不用出苦力了,还能节约出来很多时间干别的活。”采访中,蒙城县篱笆镇姜刘村的一位村民笑着说。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蒙城县积极推进县乡公路畅通工程和“村村通”路网工程建设,仅去年一年就完成了县乡公路畅通工程72.5公里,“村村通”路网工程100公里,完善的路网建设,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便于将大宗农产品顺利运出去、农资运进来,促进了农业生产。

新村建设遍地开花

如今,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农村变美了。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蒙城农村出现了一幢幢别墅楼、一处处新住宅,这无不显示着蒙城近些年农业发展的成果。

“自来水、水泥路、太阳能热水器、活动室、娱乐广场……新村建好后,能住上和城里小区一样的房子,享受家旁边公共健身设施。”蒙城县庄周办事处前杨村村民杨举憧憬着未来,在自家新房的施工现场,看着工人们施工。

“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在规划的新村里建房的人,等房子建好后我就赶紧搬过来住,新房既宽敞又有健全的配套设施,就和城里的小区一样,村民们对新村建设都很拥护。”杨举说,他家共四口人,待搬进新房后,老房子拆迁还能节约出来半亩土地,又能多种一些庄稼了。

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志介绍说,前杨新村一期建设共有89户住宅,年底前这些村民就可以入住新房,目前新村绿化正在进行,各种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全面启动。

近年来,蒙城县紧紧围绕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了镇村规划建设工作,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和农村宅基地规划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我县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实施了集镇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193个中心村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引导下,蒙城县实施“百村新建”、“百村改造”工程,新村建设遍地开花,并涌现出了一些精品村、特色村。

许疃镇许疃村、乐土镇双龙村、楚村镇李马村、庄周办事处后娄村,已经成为“产业美好、环境美好、乡风美好、生活美好”的精品村;范集工业园区韩寨村、双涧镇杨圩村、庄周办事处七里许村等8个新村也各具特色。

新村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也有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乡风。

养老机构和谐发展

在不断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蒙城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敬老院建设的投入,敬老院建设上规模、上水平,敬老院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敬老院现已成为农村五保居民的温馨家园。

“现在我们在这里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工作人员照顾得也很好,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政府。”在蒙城县楚村镇敬老院,76岁的老人郭玉轩高兴地说,自从住进了敬老院,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不仅吃穿不愁,还能享受院内的医疗、健身器材,让他体会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目前,楚村镇敬老院绿化面积达70%,风景优美,配套设施齐全,让入住在此的230位五保老人,乐享幸福的晚年。

“十一五”期间,蒙城县共投资58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8所,入住院民2936人。 2011年该县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实现了跨越发展,全县共有五保户7303人,其中,集中供养3653人、分散供养365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了50%,超过省民政厅规定的45%的集中供养要求,并新建、改扩建了7所敬老院。

随着农村五保集中供养人员的增加,对敬老院管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蒙城县积极建立健全敬老院各项规章制度,按集中供养对象的比例选择素质较高的人员担当敬老院工作人员,强化民主管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对敬老院的检查评比等,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五保老人们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让敬老院成为老人们生活的乐园。

另外,蒙城各敬老院还因地制宜发展院办经济,各乡镇敬老院都开辟了小菜园,春夏秋冬新鲜蔬菜不断,这不仅增加了敬老院收入,提高了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平,也为老人们创造了锻炼身体的条件。

新闻推荐

蒙城舆情信息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本报讯 4月21日,在蒙城召开的全省舆情信息工作会议上,蒙城县委宣传部再度被评为全省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受到省委宣传部通报表彰。去年,该...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生机勃发看“三农” □本报记者 蒋海涛)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