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作为2012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日前,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科技兴农工作情况的报告,亳州市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2011年仅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一项投入就突破了1亿元,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64亿元,同比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5638元,同比增长20.2%,两项增幅都居全省第2位。
投资亿元推动农村经济
近年来,亳州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2009年各级财政投入了7139万元,2010年达到9640万元,2011年突破了1亿元,年均增长22.7%,通过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亳州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2011年粮食总产达93.9亿斤,连续八年增产增收,涡阳县、蒙城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谯城区、利辛县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87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农业增加值164亿元,同比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加,2011年达到5638元,同比增长20.2%;良种、种植养殖业的一些先进技术措施得到推广应用,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比“十一五”初期提高近5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
搭建科技研发平台、依托项目开展科研活动、建设试验示范基地,亳州市从平台搭建、能力提升、项目支持等方面创新开展农业科技活动,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家涉农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整合各方科研资源,加快产业科技融入,通过农业科技项目实施,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形成一批科技成果,促进了亳州市农业主导产业科技产业化发展。
另外,亳州市还通过试验示范、强化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辐射带动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目前,全市已建设县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36家,其中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4家,2011年建设了31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和110万亩玉米振兴计划核心示范区,成了高产的典型、配套技术的展示基地和培训农民的示范现场,对亳州市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现代化农业建设,引导、辐射、带动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等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推广培训造就新型人才
为了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亳州市每年组织120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开展联系种植、养殖和农机大户定点服务活动,每名科技人员联系1-2个种养大户,同时每个农技站联系20个科技示范户进行重点扶持,建立了送科技下乡的长效机制。今年各级农业部门共组织科技下乡1230次,指导培训农民57660人次,通过宣传、培训,示范户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100%,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
自2004年以来,亳州市面向外出务工农民持续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已培训农民近12万人次,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积极组织实施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科技示范培训,使受训学员初步掌握了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的技术要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实施农民创业培训和星火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科技意识和增收致富的本领。通过实施一系列科技培训工程,培养了一批新型农业科技人才,提高了科技对“三农”的支撑力。
新闻推荐
陆建章府大门正在修葺中的将军府一生荣耀,一抔黄土。曾经叱咤一时的陆建章在家乡长眠了,带着那份难以企及的荣耀、一段夹杂着血雨腥风的历史……如今,这座承载陆建...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