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环绕的“范蠡墓”
从涡阳县城307省道东南方向,到西阳镇的前李庄,再沿路西行100米左右下车,沿着羊肠小道前行,向南不到百米,眼前出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河叫西子河。河对岸那片郁郁葱葱被绿水环绕的小土山便是传说中的“范蠡墓”。
绿水环绕的小土山
“如果想到山上,就必须从那边的丁庄进去,沿向西的一条路直走,经过一座桥,再过一条干涸的小河就可以看见上山的路了。”此时,正在地里田管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着丁庄的方向。
据了解,范蠡墓也叫范蠡孤堆和峨眉山,位于涡阳县西阳镇西,原属蒙城县。清光绪年间《安徽通志》说:越大夫范蠡墓在涡阳东南范蠡村。《蒙城县志》说:范蠡墓在县西五十里,湖水环绕,墓浮其中,高若土山,上建庙宇,内塑范蠡西施像并有松柏密林覆照,异常壮观,行者皆瞻望凭吊焉。
而范蠡墓北侧的西子河又名西河。西河是因西施而得名,西阳集又以西河而得名。西阳镇为纪念西施,在镇西建了西施公园,塑了西施像,又建了一个西施宾馆。
范蠡墓里传说多
关于范蠡墓,还有一个关于“一只绣花鞋”的美丽传说,源于西施与范蠡的故事。相传,越王勾践对西施如花似玉的美貌早已垂涎欲滴,打败吴王以后,便迫不及待地要把西施接进王宫。而西施十分厌恶宫廷的腐朽生活,不愿意再入牢笼受束缚。西施此时不入宫就违背了越王的旨意,必死无疑。万般无奈之际,西施求助于声名显赫、智勇双全的范蠡。
西施与范蠡虽是萍水相逢,却一见钟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范蠡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权势,打通了守城官卒,在夜色的掩护下,带西施策马狂奔,直到马匹精疲力竭倒地身亡,才发现正好来到西陶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于是就隐居了下来。
还有个传说,很久以前,范蠡孤堆中住着救苦救难的仙人,谁家有了病灾之痛,只要到范蠡孤堆烧香磕头就能求来良药,药到病除。贫困的人家要是办喜事或丧事要待客,碗筷不够,可以到范蠡孤堆去借。
史料记载此墓在涡阳
据史料记载,范蠡字少伯,楚国宛地(今河南南阳)人,越国大夫,上将军,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业家。范蠡出身寒微,却胸怀大志,富有谋略。吴越争霸时,范蠡扶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完成复国大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深知越王为人,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安乐,审时度势,功成身退,弃富从商,避开了政治漩涡。
据《老子与范蠡》(作者王振川2004年10月1日宗教文化出版社)一书考证,涡阳县西阳镇的范蠡冢才是真正的陶朱公墓。司马迁所说的陶,“据天下之中”,应该是个水、陆皆能四通诸侯各国的地方。对于今安徽涡阳来说,历史上的东、西、北方,都是古代中原地区,南方正是刚刚壮大起来的吴、楚、越地。涡水西北通黄河,东南通淮河达长江。它固有的陆路交通和美丽而宽阔的涡水,正符合“据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
记者 刘心珠 实习生 张侠芳
新闻推荐
7月3日下午4时左右,蒙城县小辛集乡双李村突遭龙卷风袭击,时间持续约30分钟,龙卷风席卷了该村8个自然庄,造成电力、通讯设施中断,房屋损毁100余间,树木折断或连根拔起1000...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