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亳州市项目建设深入推进,7月16日,江苏油田亳州探区凤凰1号井正式开钻,图为开钻仪式现场。张延林 摄
今年以来,亳州市紧紧围绕建设“百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城市、宜居宜业的和谐幸福城市”目标,大思路谋划发展、大手笔推进建设、大成效实现跨越,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1%以上;实现财政收入47.7亿元、增长46.1%,增幅居全省第1位;工业产品产销率98.9%,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76.7亿元,增长15%;各项贷款余额396.4亿元,增长21.5%,增幅居全省第1位。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近年来,亳州市大力实施“125工业振兴计划”,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围绕“培育1000家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打造2个产值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建设5个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园区”的核心目标,充分利用省“支持皖北大力发展资源优势项目”机遇,坚持一手抓扶优扶强,一手抓靠大挂强,一手抓优势产业扩张,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工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古井集团、双轮集团、三星化工、江淮安驰等一批重点企业运营良好,发展势头强劲。康美药业、精华制药、东方帝维等一批药业龙头企业,雨润集团、华鲁酒业、吉利牧业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杉杉服装、安踏鞋业、联滔电子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建设。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18.5%;3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势头。现代中药、煤电煤化工、白酒及农副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
现代农业成效显著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亳州市紧紧抓住“百亿斤粮仓、百万亩中药材、百家重点龙头企业提升、百万农民转移就业”四大工程这个龙头,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连续几年来,亳州市扎实开展农业高产高效优质创建活动,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经省小麦专家组初步预测,全市小麦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夏粮生产实现“九连丰”,有望在全省率先实现小麦亩产千斤市创建目标。
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500家,土地流转面积122.4万亩。上半年完成中药材种植30万亩,在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1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21万亩。
亳州市还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上半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60亿元,同比增长38%,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投资2.5亿元的3000万只肉鸡暨3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上海鹏欣集团投资13亿元的肉羊产业发展项目先后落户亳州市。
项目建设深入推进
今年亳州市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积极抢抓省加快皖北发展政策机遇,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的后劲明显增强。
市发改委提供的资料显示,预计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同比增长 35%以上,增幅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连续6个月持续位居全省第1位。238个省“861”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0.4%,同比增长17.9%。
去年以来,亳州市上马了一批大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的古井产业园及配套园的建设正在加紧实施,总投资75亿元的亳芜现代产业园全面建设,进展顺利,一期投资74亿元的板集电厂、投资40亿元的亳州北部新城已开工建设,江苏油田亳州探区凤凰1号井正式开钻,康氏兄弟嬉戏大世界、蒙城县玉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投资规模超10亿元的重点项目成功签约,亳州机场前期工作正积极推进。
每一个大项目的实施,都是亳州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都在为崛起亳州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
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亳州市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每年办一批民生实事,发展成果让全市人民共享。
今年亳州市实施的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落实民生工程资金46.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1.9%;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3万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677人,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10.5万人。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8所,完成全年任务的82%;省下达亳州市的200所留守儿童之家已全部建成。另外,医疗卫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亳州市及各县区的城乡面貌也显著改善。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市南部新区已完成政府投资7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5亿元;招商落地工业项目89个,其中亿元以上的35个;产城一体化的新城区初具雏形。
亳州市把加快县城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2009年以来,全面启动谯城北部新城、蒙城城南新区、利辛滨河新区、涡阳南部新城建设,目前已初见成效。同时,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上,在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在城市文明创建管理上也都取得明显进步,城乡面貌有较大改观。
当前,亳州市正处在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期,全市上下正坚持“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努力朝着“百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城市、宜居宜业的和谐幸福城市”的目标迈进。
记者 蒋海涛 实习生 周路
风生水起涡阳城
工业强县战略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文化建设日益繁荣、市容市貌越来越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今年以来,老子故里涡阳的社会经济发展风生水起,道源圣地的魅力越发沉醉迷人。
能源行业异军突起
近年来,涡阳县以煤电煤化工为主的能源行业异军突起。截至目前,涡阳县有煤矿开采与洗选企业4家,5月份当月实现现价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61.5%。累计完成现价产值15.4亿元,同比增长近四成。
作为涡阳县煤电煤化工产业的重大项目——涡北选煤厂已经全面开工,年内竣工,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集中型炼焦选煤厂。项目总投资15亿元,年洗煤1200万吨,按每吨1600-1700元计算,年产值有望达到100亿元,税收10亿元,将有力拉动涡阳经济发展。
年处理50万吨粉煤灰的晟丰新型墙体建材项目是煤炭循环产业链的最后一环,目前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酿酒行业是涡阳县传统行业,白酒制造业逐渐成为涡阳县的支柱产业。双轮酒业是涡阳著名的白酒制造企业,在双轮集团的带动下,以白酒制造为主导的高炉工业功能区已聚集民营企业26家,年产值达3.6亿元。
目前,涡阳县工业主导产业能源、酿酒、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涡阳全部总产值的七成,煤炭开采洗选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正在成为涡阳工业的新引擎。
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今年涡阳午粮生产全面丰收,全县小麦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2.5万亩,其中小麦高产攻关面积150万亩,占全县小麦面积的83.3%,辐射带动全县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经测产验收,全县18个农业部万亩片平均单产达到了605.3公斤。全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全县小麦平均单产508.6公斤,总产可达91.6万吨。
涡阳自2003年以来,连续6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09年、2010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2011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获国务院表彰。涡阳“皖麦38”、安徽省首个小麦千斤县美名远扬,在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的基础上,涡阳农民收入也逐渐增加,“兴涡富民”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涡阳县注重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7个,总投资31.45亿元,累计到位资金7.67亿元。
上半年,涡阳县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0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45%。建设优质麦生产基地155万亩,蔬菜基地25万亩(其中春苔干5万亩),药材基地6万亩。涡阳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迈上了新台阶。
文化建设如火如荼
随着涡阳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涡阳如今正努力使旧城展新貌、新区出形象,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宾馆、商场先后建成,体育场、公园、剧院、环城水系治理等一批公共设施先后完工,这些城建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涡阳县城的面貌,使市民工作、生活和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作为“老子故里,道德之乡”,涡阳县十分注重老子文化的挖掘,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的老子文化生态园,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已经破土动工的老子文化生态园一期工程,现已完成“一路一桥、两牌坊、两广场”工程。
今年启动的老子文化生态园二期工程,仿汉景观街、老子故里情景走廊、生态餐厅、养生会所、游船码头等一批景观不久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涡阳又一闪耀的明珠。记者 蒋海涛 实习生 薛冰
新闻推荐
7月19日,蒙城县经济开发区,江淮安驰汽车公司工人在总装车间调试即将下线的汽车。今年1-6月份,江淮安驰汽车公司生产汽车4584台,销售4716台,销售收入2.1亿元,结交税费625....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