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好人张西军帮助乘客下车(资料图片)
他们是生活在我们周围再平凡不过的人,但在危难时刻、大义面前,他们不再平凡,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一群好人。
十年来,“好人”数量则呈现出井喷之势,从2008年至今年10月,亳州市已有7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其中2011年一年涌现34人,2012年至今18人榜上有名。为何在全社会疾呼“道德滑坡”的时候,亳州好人却比比皆是呢?
两位老人情暖古城
在谯城,有两位老人从10多年前开始用热情温暖人心,其中有一位叫张西军。
1998年至今,他做了多少好事,恐怕没人能说得上来。有人说他是社区里的活雷锋,街坊邻居有求必应;有人说他是道路护养员,垫路补桥样样都干;有人说他是亳州好心人,水里火里勇救人;也有人说他是市民的好模范,周围的群众被感染……
修修补补中,他与这座城市共度了三千多个日夜。十几年来,他用双手填补了亳州城大街小巷的坑坑洼洼,用热心融化了陌生人之间的情感裂缝,用爱心帮助了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
在亳州,还有一位经常骑着破旧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内的老人,他叫刘汉章。
20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但他却先后捐资200多万元帮助80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40名小学生在刘老的资助下改变了失学的命运,80多个有病有难的家庭在他的资助下渡过了难关,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爱心老人”。
老人弥留之际,还不忘喃喃地安排家人给困难孩子送东西。
近些年,两位老人没有停止帮助他人的脚步,在他们之外,药都古城又涌现出无数的好人。
2010年12月初的一天下午,蒙城县城关镇嵇康社区58岁的老人张长河,从冰冷的涡河水中救出三名女孩,因河水温度过低,接连几天发烧感冒卧床不起。事后,当问起救人的事,张长河老人直摆手:“不值得说,不值得说,谁遇到都会救的。”
面对诱惑,坚守道德,涡阳环卫工人马素兰捡到的包里,有几万元的现金。这位清贫的女工毫不心动,找到失主后,如数归还。失主对马素兰千恩万谢,非要拿出5000元给她表示感谢,这位环卫大姐说得爽气:“几万块钱都还了,干吗要你5000块钱?”
“编外警察”赵玉富面对罪犯正义凛然,“最美母亲”许张氏照顾病儿40年闪耀着母爱之光,英勇献身的夏氏父子其英雄事迹在辽东半岛广为传颂,爱岗敬业的刘伟民为民造福不断耕耘,涡阳企业家郑毅制造质量过硬的肥料,并捐资助学……
厚德之城孕育好人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让我们肃然起敬,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事迹让我们为之动容,身边的这些好人是在一块什么样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呢?
亳州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几千年的文脉传承培养了亳州人崇文尚德、争做好人的品质。
商汤建都亳州,其中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桑林祈雨”和“网开三面”的故事就是商汤仁慈厚德的最好注脚。老子提倡“孔德”、“玄德”,即大德,又云“上善若水”,这是一种对“德行”的朴素践行,是一种高洁的天然品质,是一种道德的至高境界。
不仅文化熏陶,亳州好人层出不穷也跟政府大力推动不无关系。近些年来,亳州各级政府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城市精神的建设,并让其体现在一个个典型人物、中国好人身上。
2008年和2010年先后开展了亳州市第一届、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选树典型30人。自2007年开始,连续五年在全市农村评选出“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近千户。先后开展两届“感动亳州”评选活动。市民政局开展了三届“十大孝星”评选活动,市妇联牵头抓了“好婆婆,好媳妇”评选……
这些典型的树立正是孕育我们的“中国好人”的沃土,而这些好人付出的点点滴滴,汇聚成爱的长河,折射的是亳州这座厚德之城的文明。记者 汪玉琼
新闻推荐
11月14日上午,金黄色的阳光洒在蒙城县宝塔中路万佛塔公园里,几位老人慢悠悠地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地处公园之内)附近散步,偶尔弯下腰捡拾地上的纸屑。 &...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