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亚萍老师与学生们的合影
□本报记者 汪玉琼文/图
半月前,邵亚萍在与迟到学生的电话中发现险情,及时挽救了身陷煤气中毒中的一家三口的生命。对于一位教师来说,这个救了学生一家人的电话,是偶然之举,还是习惯使然?记者日前走进蒙城县城关镇第十二小学,试图从邵亚萍老师的学生中间,找到些许答案。
挚友般细腻:给学生过生日
眼前的邵亚萍,一头短发,身材瘦削,白净的脸上已爬上一些皱纹,她是蒙城县城关镇第十二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也是该校五一班的班主任,已在教育行业耕耘了30年。
“今天是我的生日,本以为妈妈会给我买礼物,谁知道她连提也没提这事。可是,弟弟每年过生日都会有礼物……我从来没过过生日……”一位女学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看到这里,邵老师有些难过,随即她叫班长和这位女同学到办公室帮她整理日记。趁机,邵老师到班里动员大家给同学过生日。
女孩刚踏进班级,愉悦的歌声在耳边响起,“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等大家的眼睛都聚在她的身上时,她早已趴在课桌上泪流满面。
第二天,女孩的日记中又写道:“我的妈妈没给我过生日,但老师记得,这个生日让我一生难忘。”
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让邵亚萍和学生之间有了沟通的媒介。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包括调座位、想父母,学生们都会写在日记里,邵亚萍从来不会忽视学生心中的这些小想法。
慈母般温暖:班里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班长蒋欣欣是邵亚萍最得力的助手。
“我们班有个男生,住的地方特别远,要过4个红绿灯,但他的父母从来不接送。”蒋欣欣把这件事向邵老师提了一下。
之后,邵亚萍数次尝试与这位同学的妈妈取得联系,这位母亲总是拒绝见面。在邵老师的说服下,家长最终去了学校,但听说邵老师正在上课,又匆匆离去。
“孩子的安全至关重要,一路上要过4个红绿灯,万一出现什么问题,后悔就晚了。”邵亚萍说,她带着蒋欣欣一起,到这位男同学家做了次家访。
可是,学生的父母下乡了,留下年幼的孩子住在租来的小房子里,并留下两天10元钱的饭钱,这个场景让邵亚萍心酸。
邵亚萍带着孩子吃饭,到游乐场玩耍,又给他留了些钱,才离开。此时,这位一脸兴奋的学生,依依不舍地和老师说再见。再次和他的母亲联系,邵老师的语气中多了几分责备。“我们家的事没法说……”这位母亲匆匆地挂断了电话。
“每个人都需要关爱,这位学生虽然表面坚强,但内心十分脆弱。”邵亚萍意味深长地说,这个时候只能让同学和老师多给他一点温暖。
其实,邵老师对班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时刻保持关注。蒋欣欣说,对于迟迟没到班级上课的学生,邵老师总是耐心地电话询问,尽量不让学生请假。
“每天都要晨检,就是为了班里的学生一个都不少。”邵老师说,这是她每天上课前必做的工作。
严父般引路:不同学生不同方法
班里有个男同学成绩特别差,几乎每次语文考试都不及格。不仅如此,邵亚萍从不少学生的日记里发现,大家都抵触性格暴躁的他。
邵老师此时并不上火,反而变着花样地夸奖这位学生。
蒋欣欣说,有一次那位同学只考了56分,但比上一次多考了10分,这时老师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他,“我每次都考得很好,老师却很少夸我”。
“每一次,我和班里的同学有一点小矛盾,挨批评的总是我。”蒋欣欣有些委屈地说,经常捣乱纪律的学生却总能换来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
听着蒋欣欣的倾诉,邵亚萍笑出了声:“成绩好的学生,我对他们要求更高;成绩差的学生,我不放弃,积极鼓励。”
同一个办公室的王士飞说:“邵老师总是利用大量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这需要的不只是耐心,还需要一颗爱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 2月5日中午,203省道蒙城县漆园社区境内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辆货车迎头相撞。当日中午12时50分,消防官兵到达事故现场看到...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