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市“两会”即将召开。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认真履职,充分发挥参政议政职能,为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市“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就他们所思、所想、所盼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市人大代表丁飞: 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步伐
“建设美好乡村就是通过完善和巩固土地置换、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极大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普遍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部分村民沿路无序建房,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资源,也不符合建设美好乡村的要求。”市人大代表、利辛县巩店镇丁寨村支部书记丁飞说。
丁飞建议,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增强农民对美好乡村建设意识,引导农民参加美好乡村建设;要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积极倡导、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劳投资,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好乡村”项目共建;加大控建力度,对不符合村庄规划的建房,发现一处,坚决依法依规处理到位。
市人大代表苏晓莉: 小区物业管理要加强
苏晓莉是利辛县文体执法大队的一名执法人员,也是亳州市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名代表。在今年市“两会”上,她准备就小区物业管理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小区居民居住环境的好坏。目前亳州市部分小区物业管理处于松散状态,不少物业问题日益突出。”苏晓莉说,小区业主和物业管理人员存在很多矛盾和纠纷,如收费不合理等问题。
对此,苏晓莉建议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加大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协调、监督、督查力度,促使物业管理公司提供质价相称的服务;组织物业管理人员到外地学习,吸收先进的物业管理经验;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居民熟悉、了解物业管理;加强对小区业主的培训,提高业主的维权意识。
市人大代表张美平: 加大“小饭桌”监管力度
“小饭桌”一直是众多市民较为关心的话题。在本次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利辛县法院审判员张美平将呼吁政府加大“小饭桌”监管力度。
“‘小饭桌\’是学校外专门为中小学生提供午餐、晚餐和临时休息的经营性场所。亳州市现有不少‘小饭桌\’,它的存在解决了学生吃饭难的问题,免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解决了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深受社会多方欢迎。”张美平说,“小饭桌”带来的好处毋庸置疑,然而亳州市大部分“小饭桌”是家庭作坊式经营,缺乏卫生安全保障,且中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合理的饮食搭配很重要。但“小餐桌”的经营者多数是下岗再就业人员或外来务工人员,很少经过正规的职业培训,营养配餐知识很欠缺。除此之外,“小饭桌”还存在监管空白等诸多问题。
张美平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出台较为具体的“小饭桌”管理办法,加强“小饭桌”经营者的专业知识培训,明确规定“小饭桌”经营者的监护责任,促进“小饭桌”长远发展。
市人大代表王瑞: 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
王瑞是谯城区十八里镇蒋李村党总支委员。2009年,毕业于巢湖学院法律专业的她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基层。工作三年来,她对基层有了较深的感触。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她将关注的眼光投向农村弱势群体。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做好农村低保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王瑞说,亳州市农村低保工作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尚有许多问题亟待完善。
对此,王瑞认为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增长机制,适时提高标准,建立农村低保标准随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及物价指数的变化自然增长机制,使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不过低;严格操作程序,加强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低保申报、审核、审批运行机制,制订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的核定办法;坚持“保主保重、分类施保”的原则,对农村低保各类保障对象之间的补助水平进行适当调整,重点保障年老体弱、重度残疾、得过重病等无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困难群众。
市人大代表李建华: 传递正能量 弘扬好风尚
“一个人带着善念、善意,而且有着愉快的心情,这是一种正能量。我们的思想、情绪都是一种能量,正面思考、积极情绪都是正能量。”在市“两会”召开前,市人大代表、亳州八中副校长李建华提倡,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传递正能量。
“如今网络快速发展,它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泡沫\’、‘文化垃圾\’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人们价值观的判断,还为人们带来一些较为消极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种‘负能量\’。”李建华建议,政府应加强思想引导,对全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媒体应当适当加强正面新闻报道,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群众应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崇尚良好的社会风尚,提倡正能量。
李建华认为,传播“正能量”,并不是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选择性忽略阴暗面,而是接触负面信息时,不要忘记提升自己的勇气、培育向善之心。
市人大代表李玉林: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管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将零散的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销售,对促进农产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起着很大作用。” 市人大代表、谯城区玉林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副社长李玉林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在逐步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李玉林说,目前亳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组织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等。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当加强引导,支持和引导农民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选择一批种植、养殖、加工等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重点扶持,规范运作,培养一批有说服力、有号召力的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和引导,带动面上工作的平衡开展;加大投入力度,配备良好师资,定期开展培训班,建立起一支素质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市场运作的销售队伍,从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长远、健康地发展。
市人大代表孙青: 美化市容市貌要从细节着手
“城市形象是城市文明、进步的外在标志,良好的市容环境不仅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民生福祉,也牵动着经济发展环境。”孙青是涡阳县环境保护高级工程师,作为市人大代表,他建议从细节着手,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档次和品位。
孙青建议,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清运,应分工负责,达到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加强城市市容面貌管理,保持市区内绝大多数道路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洁、完好、美观;加强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强化交通堵点乱点整治,加强城区主干道交通管理,加大对超速、违章超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确保道路交通有序;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风气。同时,建立必要的惩戒措施,通过行为矫正、经济处罚、媒体曝光等方式相结合,提高市民素质。
市人大代表王全华: 保护好城区河道这条生命线
城因水生,水因城美。一座美丽的城市,离不开清洁的河道,城区河道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在本次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蒙城县种子管理站副站长王全华将就推进城区河道综合治理提出建议。
“城区内河道尤其是护城河是城市的一面镜子,河道污染不仅影响了周围居住市民的生活质量,也破坏了整座城市的整体形象。”王全华认为,治理城区河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城区河道综合治理,彻底改善城区河道环境;整合各部门资源,形成联动机制,多管齐下进行治理;加强宣传,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加大在沿河地段倾倒垃圾的处罚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不同风格的风景带,使之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达到综合治水和美化环境的双重效果。
市人大代表陶慧: 旅游文化资源 应进一步整合
“亳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旅游文化资源,通过多年努力,目前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有基础、有氛围、有成效、有亮点。”市人大代表、蒙城县工商银行职员陶慧认为,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大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形成大文化旅游格局。
“要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良性互动,重点是加强自然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打造系列、特色文化品牌。”陶慧说,政府应将亳州市众多优秀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体的旅游格局;开发更多的旅游文化产品,带动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分散到各个系统、各个部门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到一起,从全局出发,集中全市之力,统筹安排;采取突出重点的综合开发战略,对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给予倾斜,打造拳头旅游产品,尤其是对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具有发展潜力、可以有力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进行专项重点扶持。
市人大代表任远: 加大新交通法规 宣传力度
2013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交通法规”的新交通法规正式实施。在即将召开的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涡阳县人民检察院计划行政财务装备科负责人任远将提倡加大新交通法规宣传力度,科学、合理地将新交通法规落在实处。
“在新交通法规的宣传上,一是要面对在学校就读的中小学生,积极建立交通安全从娃娃抓起的教育宣传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交通安全意识较低的现状;二是要加大对农村群众交通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农忙、冬闲时间,为农民群众讲解交通安全教育知识;三是加大对城镇居民的宣传力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不断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开展法律宣传进社区等活动。”任远说。
“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实施新交通法规,达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最终目的。”任远说。
记者 陈璐
新闻推荐
车祸救援现场本报讯 1月9日凌晨2时许,蒙城县307省道双涧交警三中队门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蓝色半挂车和一辆红色半挂车迎头相撞,一人被困车内。 ...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